32歲男肺腺癌第4期 治療5年未復發 醫曝存活關鍵
對無法開刀治療的第4期肺腺癌患者,能否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常成爲能否存活的一大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好小子》男星顏正國罹患第4期肺腺癌病逝,胸腔內科醫師陳鍾嶽表示,對已無法開刀的第4期肺腺癌患者,能否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是影響存活一大關鍵,曾收治一名32歲男子,因咳嗽1個多月沒好,被確診爲第4期肺腺癌,原對人生絕望,但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至今治療近5年,無復發跡象。
義大醫院呼吸胸腔內科主任陳鍾嶽表示,初期肺癌幾乎沒有症狀,臨牀上逾7成的肺癌患者,一診斷即是第3、4期,預後也較差,以第1期肺癌而言,經手術切除,5年存活率可達9成5以上,若到第4期,一般多已無法開刀,5年存活率只剩約1成多。
陳鍾嶽表示,第4期肺腺癌患者在無法開刀情況下,是否找到合適的標靶治療,是能否存活一大關鍵;肺腺癌的標靶治療是指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癌細胞中的特定基因突變,再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精準攻擊突變細胞,以達成治療效果並降低副作用,「能否找得到對應標靶藥物,(治療)結果可說是天差地遠。」
陳鍾嶽表示,他曾收治一名32歲男子,沒有肺腺癌家族史,會來就醫是咳嗽咳了一個多月,原本以爲是感冒,在診所拿藥吃不見改善,因此轉到義大就醫,經一系列檢查,證實罹患第4期肺腺癌,男子在診間,嚇到幾乎說不出話。
陳鍾嶽表示,男子因癌細胞擴散,無法進行開刀治療,透過基因檢測方式,找到適合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反應良好,治療至今5年,無復發跡象;不過,也不是每個患者都這麼幸運,部分第4期肺腺癌患者,因未找到對應標靶藥物,或治療出現抗藥性等因素,仍在確診後幾個月內不治身亡。
陳鍾嶽強調,越早發現肺癌治療效果也越好,國健署現提供特定族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適用對象爲具肺癌家族史,40至74歲女性或45至74歲男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爲肺癌;還有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20包/年(例如每天1包煙,共吸菸20年;或每天2包煙,共吸菸10年)以上,戒菸未達15年重度吸菸者。
陳鍾嶽表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能找出小於1公分的初期肺癌腫瘤,提醒若是長期曝露於廚房油煙的廚師、空氣污染的肺癌高風險族羣,必要時也可在醫師建議下,自費進行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