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特別國債用途清單明晰,支持“兩重”可達8000億
財聯社3月18日訊(編輯 楊斌)今年1.3萬億特別國債的用途分配進一步明確,或繼續爲穩增長髮揮重要作用。其中,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2000億元用於支持設備更新,剩餘8000億支持“兩重”。機構預計,後續特別國債發行節奏或與去年類似、相對勻速,仍將保持20-50年的長期限。
在3月17日國新辦就提振消費有關情況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金額較去年增加1倍。同時,首批810億元已經於1月初下達到地方。
從2024年起,超長期特別國債聚焦“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統稱)、“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爲穩定經濟增長髮揮了巨大作用。在去年發行的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3000億元安排加力支持“兩新”工作,7000億元安排支持1465個重大項目建設。
單就特別國債支持“兩新”工作的效果,根據中信證券相關研報預測,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直接受益於大規模設備更新,1500億特別國債資金對2024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或約爲1.6個百分點。綜合考慮補貼額及社零增量,1500億用於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將帶動2024年社零額外增長0.5個百分點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 2025年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由1萬億元增至1.3萬億元,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
中誠信國際近期研報指出,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較去年增加3000億元,是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重要體現,有利於發揮超長期特別國債穩增長、促投資、擴內需的重要作用。參考 2024 年兩新、兩重的政策效果,今年1.3萬億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或拉動GDP增長1.7-1.9個百分點。
今年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明確用以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另根據《關於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2000億元用於支持設備更新,較去年增加500億元。今年用以支持“兩新”工作的超長期國債資金共計較去年增加2000億至5000億元。
中誠信國際預計,今年剩餘8000億特別國債額度或支持“兩重”,繼續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東北黑土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三北”工程建設等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支持範圍有望進一步拓展,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後續的發行計劃尚未明確,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認爲,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節奏或與去年類似、相對勻速。
2024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期限分別爲20年、30年、50年,首次發行時間爲5月17日,11月中旬發行完畢。
考慮今年特別國債仍支持國家重點戰略等方向,項目建設運營期限較長,中誠信國際預計,爲更好的匹配項目融資需求、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今年的發行仍將保持20-50年的長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