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人的行業,將被顛覆?
原創 劉曉博
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招呼都不打。
顛覆你行業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局外人。
用這兩句話來形容2025年的外賣大戰,再形象不過了。
不過,我說的外賣大戰跟你理解的,可能不太一樣。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外賣大戰就是美團、京東、阿里(餓了麼)在價格、補貼上的競爭,大家爭奪的是市場份額。
其實在這背後,還隱藏着餐飲業的大變革,它不僅僅影響3000萬從業者,還將影響至少7億客戶,並可能改變中國的人口流向、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不動產的價值趨勢等等。
我說的是尚未引起廣泛關注的,美團的浣熊食堂和京東的七鮮小廚。這兩種模式的探索,可能給餐飲業帶來顛覆性影響。
美團的浣熊食堂,是由平臺(美團)主導建設一批“無堂食外賣店”,吸引餐廳派人“拎包入駐”。
平臺根據大數據,算出某個地點訂單集中,非常適合開店。就租下相當面積的店面,裝修、改造、完成餐飲場地的合規認證,給每個入駐的商家提供幾十平方米的面積來製作外賣。
這種場地不提供堂食,只製作外賣,所以不需要租用價格昂貴的商鋪,可以大幅降低租房成本。20到30個左右的品牌商家匯聚在一起,消費者可以跨店點餐,一個訂單吃到多家的產品。
消費者可以通過APP提供的“明廚亮竈”直播,實時觀看商家制作過程,監督食品安全;平臺通過“動態信用評級”分配流量,倒逼商家重視長期口碑而非短期補貼;通過平臺集中採購,降低食材成本,實現數字化追溯,確保食材新鮮度和安全性。
在這個模式下,美團可以通過固定租金、流水抽傭、供應鏈分成、流量賦能等方式,獲得收入。
“浣熊食堂”上線已經大半年,在北京等地已投入運營10家門店,未來三年美團將在全國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
京東七鮮小廚的模式跟美團有所不同,被定位爲“合營品質餐飲製作平臺”,自稱“可能是過去15年來餐飲外賣業最大的一次供應鏈模式創新”。
京東面向餐飲商家、品牌招募菜品配方,後者以“菜品合夥人”身份參與菜品開發工作,整個門店的原材料、租金、人力、運營等經營環節均由京東負責,二者共同享受銷售成果的分成。
也就是說,京東直接下場“炒菜”了!
據媒體報道,“七鮮小廚”採取的是機器炒制模式,菜品種類涵蓋特色小炒、意麪小吃、炒粉炒飯、拌飯蓋飯、燒烤、湯品及飲品等。一份辣椒炒肉蓋飯補貼後售價18.8元、黑椒牛肉意麪、酸菜牛肉蓋飯券後價均爲17.8元、價格基本控制在20元內區間。
京東的計劃是:未來三年落地10000家七鮮小廚。
七鮮小廚、浣熊食堂都表示,產品是現炒現賣,不是預製菜。他們之所以深度介入餐飲業,是爲了維護食品安全,遏制黑外賣,不是跟現有的餐廳搶飯碗。
有了“道義的旗幟”在手,上述創新應該會受到政策支持,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餐飲業的生態和邏輯。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2024年全國餐飲收入高達 55718億元,同比增長5.3%;2024年新註冊餐飲企業357.4萬家,餐飲企業存量達到了1,680.6萬家;餐飲業從業人員超過2000萬人,加上1000萬外賣員,總數超過3000萬人。
近年來,外賣在餐飲業的佔比不斷上升,這跟95後、05後年輕人生活習慣、消費觀念的改變有密切關係。
外賣,正從餐飲業的輔助形態升級爲主流形態。
美團、京東的外賣模式創新,將帶來如下影響:
第一,大平臺將切走更多餐飲業的利潤蛋糕,受益的是頭部餐飲企業或者個人(有實力的大廚),尾部餐飲企業可能被擠出市場。
第二,大數據、算法下,開店的精準度將大幅提高,再加上平臺談判能力強,租金、食品採購等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外賣價格將變得越來越划算,願意點外賣的人會增加,堂食會進一步萎縮,餐飲商家對平臺的依賴度會繼續上升。
大城市的居民自己做飯的比例會進一步下降,點外賣的比例將大幅上升。事實上,在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居民自己做飯的比例就非常低,當時全城約70%城市平民依賴商業餐飲。所以,市民做不做飯,往往是一種習慣,並跟餐飲業是否發達密切相關。
若干年後,中國大城市的居民可能1周都做不了一次飯,物美價廉的外賣將重塑大家的生活習慣。
第三,商鋪租金會進一步下降,因爲餐飲業的增量部分將不再依賴傳統的商鋪,而是選擇價格更低的物業。
由於商業綜合體不斷涌現,地鐵商鋪也在增加,商鋪的租售價格會繼續下行。很多商鋪投資者將血本無歸,永遠沒有翻身的希望。
第四,外賣模式的變化,成爲大城市吸引外來人口的助推器,加劇城市和城市之間的人口分化。
上述新模式,只可能在大城市全面推廣,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難度較大,小鎮、農村則沒有可能。這會強化城市的馬太效應——大城市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便捷、成本低廉;人口流失城市的物價反而維持高位,再加上生活不便,人口將不斷流失。
中國高效、便捷、豐富、低成本的外賣體系,依託的是高密度的城市。而高密度的城市形態,來源於國家對土地的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是國有的,而非私有。
特殊的土地制度,讓中國城市的容積率比較高,看起來是一個缺點。但人口的高密度,讓修建高鐵、地鐵等奢華基建成爲可能,也讓外賣的高效、低成本成爲可能,從而催生了一系列歐美不可能有的新業態。
中國人天生喜歡扎堆、喜歡熱鬧、喜歡煙火氣、習慣高度化的社會分工,習慣一切都有人替自己做。
美團、京東、阿里、滴滴等大平臺依託這些因素誕生,並進一步強化了中國人的這種偏好,最終讓大家沉迷、上癮。離開了這種環境,反而非常不習慣了。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從事餐飲,要高度重視大平臺下場炒菜,或變身餐廳房東這件事,因爲一場大變革正在到來。你要未雨綢繆,有所準備。
怎樣殺出重圍?當然是要苦練內功,讓自己的飯菜好吃。如果你自認是腰部、尾部,而且無力迴天,還是早點撤離吧。
至於大平臺,未來將通過深度介入餐飲,用無人機、機器人取代人工送餐,獲得超額利潤。現在還是他們的投入期、圍獵期。
最受益的,除了大平臺,還有大城市以及頭部餐飲商家。你可以理解爲:他們將聯手收割訂單、收割增量人口!
這影響的不僅僅是3000萬餐飲從業人員,還有數億消費者,以及城市、不動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