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MLF延續縮量平價續做 專家稱一季度末降息窗口或將打開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中期借貸便利(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備受市場關注。
2月25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爲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此次中標利率2.00%,跟1月持平。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由於2月有5000億元MLF到期,本月央行續做3000億元,這相當於本月MLF縮量2000億元。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MLF中標利率爲2.00%,在目前環境下屬於偏高水平,金融機構對MLF需求逐漸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央行主要通過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平替”到期的MLF。
例如,2025年1月,央行開展了1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覆蓋3個月、6個月等期限,加強對中短期流動性調節。
在董希淼看來,買斷式逆回購推出,能使央行可以更加及時、精準地調節市場流動性,從而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回升向好。
此前的2024年10月,央行宣佈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啓用買斷式逆回購工具。此舉旨在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這是繼央行推出臨時正逆回購、國債買賣等工具後,進一步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
受訪專家預計,在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下,繼續淡化MLF作用,強化多工具協同。
董希淼告訴記者:“預計未來一段時間,MLF將繼續縮量續做,餘額將持續下降。央行將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對市場流動性的調節,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央行自去年3月以來持續縮量續做MLF,當前餘額已降至4萬億元,表明在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下,央行在逐步淡化MLF的作用,強化7天逆回購利率的政策屬性,並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箱的品類和期限結構,進一步提升調控的靈活性和精準性。
民銀研究統計顯示,2024年10月—2025年1月,央行分別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投放了5000億元、8000億元、1.4萬億元和1.7萬億元,合計4.4萬億元;同時,2024年8月—12月,買入國債操作合計1萬億元。
對於市場關注的降準降息問題,在業界看來,由於基本面逐漸呈現築底趨勢,使得貨幣短期寬鬆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下降,降準降息時點或將後置。
不過,董希淼對記者表示,在人民幣匯率趨穩之後,下一階段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仍然存在。“除了向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之外,降準還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推動金融機構保持息差基本穩定,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自2013年以來,隨着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外匯佔款渠道供給的流動性明顯減少,中國人民銀行先後 29 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從20.1%降至6.6%,滿足了銀行體系長期流動性需求,爲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和金融市場發展情況,進一步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發揮好存款準備金工具的政策調控功能。”
董希淼預計,央行將進一步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5%“隱性下限”或將打破,存款準備金工具的政策調控功能將得到更充分發揮。
在降息方面,業界專家認爲,綜合當前房地產市場、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以及整體物價走勢,預計一季度末前後降息窗口有可能打開,屆時MLF操作利率也將跟進下調。
(編輯:吳婧 審覈:杜麗娟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