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病安通報 藥物出錯最多

生活熱門

每年9月17日爲世界病人安全日,衛福部統計,今年1至3月共受理2萬多件病安通報事件,以藥物事件佔4成最多,其次爲跌倒、管路事件。醫師指出,藥物事件數量雖多,但幾乎能在給藥前被「攔下」,跌倒事件則最難預防,需要醫護、病人、家屬共同預防。

衛福部2005年起建立臺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以自願性外部通報制度,提升病人醫療安全。據統計,2025年1至3月,共受理2萬338件病安通報事件,發生地點以醫院佔86.3%最多,受影響對象涉及病人共1萬9982件。

在通報類型中,藥物事件8065件佔約4成居冠,主要發生於醫囑開立與輸入、給藥階段及藥局調劑,原因多爲人員因素,如劑量錯誤、重複用藥、數量錯誤;其次爲跌倒事件4487件,佔約22%;第三名爲管路事件2368件,如管路滑脫、自拔、錯接等,佔約11%,兩者多是病人生理及行爲導致。

馬偕醫院醫療品質部長李君儀說明,以馬偕爲例,病安通報同樣以藥物事件最多,佔約7成,例如醫師開立藥單時寫錯單位,或藥師拿藥時拿錯藥物。不過,約97至98%在給藥之前,藥師、護理師就會發現,目前也有AI警示機制,像是根據病人的體重判斷劑量是否合適。

李君儀指出,第二大事件爲跌倒且「最難預防」,可能原因包括安眠藥副作用、不適應環境、晚上病房燈光昏暗、地面溼滑等。醫院除了改良環境設計,如加裝扶手,也針對跌倒高風險病人、家屬加強衛教宣導。

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給錯藥事件數量次數確實很多,但通常在處方階段、發藥階段就會被「攔下來」,實際傷害程度少;至於跌倒事件,過去長年高居第一名,除了篩選跌倒高風險族羣,加強保護,也可透過場域設計調整,減少跌倒傷害,或導入科技及早示警、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