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臉黑腿腫尿起泡 醫:恐腎病變前兆

阮綜合醫院腎臟科主任林正浩。記者郭韋綺/翻攝

臉灰黑,小心腎臟健康亮紅燈。高雄28歲高姓女子疲倦、水腫、小便泡沫多,就診時臉色黯沉,醫師一看情況不妙,檢查發現罹患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原來女子本身有糖尿病,工作日夜顛倒,讓她疏忽身體警訊,最終引發腎臟病變,需終身洗腎。

收治高女的阮綜合醫院腎臟科主任林正浩表示,因糖尿病家族史,高女22歲就確診糖尿病,從事餐飲業大夜班,近期體重增加,感覺倦怠疲勞、雙腿水腫,還有泡泡尿,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合併糖尿病腎病變,需立即介入治療。

「年輕糖尿病人惡化速度比中高齡更快」林正浩指出,年輕族羣往往仗勢身體好,對血糖異常警覺性低,加上作息混亂、壓力大、情緒不穩、用藥不規律等因素,使得胰島素細胞退化得更快,導致病程進展迅速。

林正浩表示,先前曾收治同是28歲糖尿病患蔡姓女子,19歲即罹病,因情緒困擾導致飲食失控,體重明顯上升,長期未規律回診或服藥,最終等到水腫、泡泡尿才就醫,檢查結果也宣告須洗腎,積極減重18公斤,病情已獲控制。

糖尿病過去被認爲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近幾年臨牀顯示,40歲前發病的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生活作息紊亂,導致併發症來得更快、更猛,不少人年紀輕輕就走上洗腎之路,也有病人習慣將泡泡尿當「正常現象」,甚至將腿腫、臉色黯沉歸因於工作累,其實早已錯過黃金治療期。

林正浩說,糖尿病免費健檢年齡放寬至30歲以下,建議有家族病史、肥胖、生活不規律的年輕人,主動篩檢,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腎病變除洗腎外,另一條路就是接受腎移植。記者郭韋綺/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