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鐘跨城轉運搶救花季少女
3月27日上午,武漢大學醫學部杏林田徑場上,螺旋槳旋轉伴隨的轟鳴聲震耳,一架從湖北省黃石市下轄大冶市飛來的直升機緊急降落,這是一場跨越近百公里的生命接力。
27日8時許,大冶市中醫醫院急診科收治了一名13歲的女孩。因車禍重傷,女孩骨盆骨折、下肢大面積撕脫傷,出現失血性休克致生命垂危。當地醫院緊急向醫聯體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出了求助信息。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立即組織多學科遠程會診,考慮患者生命體徵不穩定,轉運風險極高,遠程指導大冶市中醫醫院迅速爲其進行包紮止血、固定骨盆、補液輸血及氣管插管等急救措施。
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患者生命體徵暫時穩定。其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聯繫武漢亞心總醫院救援直升機準備空中轉運,縮短轉運時間,避免公路轉運顛簸造成再次損傷的可能性,同步啓動院內綠色通道,由保衛處協調交通保障,醫療團隊實現檢查、手術無縫銜接。
每一分鐘都關乎生命安危。轉運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CT室提前清場、手術器械即刻就位,院內流程較常規縮短1小時以上,爲搶救贏得關鍵時間。
“以往陸路轉運需近兩小時,空中通道將時間壓縮到半小時內,這是生與死的差距。”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急診外科主任沈俊說。
10時21分,搭載女孩的武漢亞心總醫院救援直升機從大冶騰空而起。僅僅26分鐘後,直升機於10時47分降落武漢大學醫學部杏林田徑場上。此時,女孩心率降至60次/分鐘,血壓無法測出,生命體徵極度不穩,直接進入了手術室。
“患者骨盆骨折可能傷及股動靜脈或髂外動脈,需術中探查血管神經損傷程度,首要目標是保命。”該院創傷與顯微骨科副主任餘黎介紹,女孩當時最需要的是損傷控制手術,即穩定生命體徵、止血並臨時固定骨折部位,待情況平穩後再進行功能修復。
當日手術,創傷與顯微骨科幾個主任同時上臺,湖北省醫學會創傷學會副主任委員餘國榮教授親自“督陣”。
大冶市中醫醫院院長黃靜宇全程協調轉運,他還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自2024年12月起,中南醫院通過優勢醫療資源下沉,派出優秀的專家對口幫扶大冶市中醫醫院,當地急診院前救治能力有了顯著提升,直升機轉運更是爲基層急危重症患者爭取了生機。此次轉運中,兩地醫院無縫銜接,凸顯醫聯體協作優勢。
這已不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第一次開通空中通道緊急救援。
2024年年初,作爲國家(湖北)緊急醫學救援隊承建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聯合省內各級單位、通航企業建設的“湖北省航空醫療救援聯盟”正式成立,多次開展直升機緊急救援。2024年12月,直升機載着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跨越286公里,耗時79分鐘成功把患者送進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患者如今已能健康生活。
從事急診救治16年,沈俊有過無數次與死神賽跑的救援經歷,也曾眼睜睜看着救護車路途上生命的凋謝。讓他感慨的是,對於緊急醫學救援,每一分鐘都是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這兩年直升機救援的出現,創造了一場場生命接力的奇蹟,詮釋着國家堅持的生命至上價值理念和新時代救死扶傷的中國速度。
截至記者發稿,女孩仍在重症監護病區,生命體徵相對平穩。
本報武漢3月28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