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小夥確診尿毒症,“沉默的殺手”已盯上年輕人

一年不到肌酐翻十倍,25歲小夥確診尿毒症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承擔着過濾血液、排出毒素、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的功能,同時還能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維持體內酸鹼平衡和電解質穩定。同時腎臟還分泌腎素等激素調節血壓,促進紅細胞生成,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腎臟疾病因其早期症狀隱匿,常被稱爲‘沉默的殺手’。”江蘇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毛慧娟表示,全球慢性腎臟病患病率已超過10%,而中國患者人數高達1.5億,但知曉率卻不足10%。這其中,一些很年輕的患者由於不夠重視,確診時已經相當嚴重。

“最近這一兩個月就非常痛心地接診了兩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病人。”毛慧娟主任回憶,患者小張(化姓)年僅25歲,去年一次檢查中發現肌酐數值略超過110μmoI/L,但是並沒有引起他的關注。“他覺得只是高一點點,就繼續出國讀書了。結果最近出現了胸悶、氣喘、噁心嘔吐,一查肌酐已經1600μmoI/L,緊急飛回國內再檢查,結果確診了尿毒症。”

無獨有偶,患者小陳(化姓)也纔不到30歲,近來因爲看東西模糊不清楚前往眼科就診。“眼科醫生非常有經驗,看到他眼底有一些出血性病竈,果斷給他量了個血壓,收縮壓已經到了200mmHg以上,但是由於小夥子也沒有頭痛等症狀,建議他來我們腎內科就診。”毛慧娟主任直言,此時檢查結果顯示小陳的肌酐數值接近700μmoI/L,是典型的腎性高血壓。

爲何腎臟病是個“沉默的兇手”?專家直言,這主要是因爲腎臟有極強的“代償能力”。哪怕一半功能受損,患者也可能毫無症狀。“就像一臺超長待機的手機,電量只剩20%時還能正常使用,但一旦關機,往往已經來不及充電了。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腎臟功能已經嚴重受損,甚至可能已進展爲終末期腎病(尿毒症),只能依賴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毛慧娟主任解釋道。

注意小便警示信號,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今年世界腎臟日主題的核心是“早檢查,保健康”。除了關注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指標,專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還應關注小便帶來的“警示信號”。

例如尿液表面出現細密且久不消散的泡沫,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除尿常規外還應及時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而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可能尿泡沫還沒怎麼增多,但夜尿已經增多了。“我們正常人可能一晚上起夜0~1次,如果高血壓患者頻繁起夜,就表示尿的濃縮稀釋功能可能有問題了。另外我們正常尿液是淡黃色的,如果尿液出現了紅色、醬油色、葡萄酒色也要注意。”同時,如果出現了眼瞼或下肢水腫、乏力與貧血等情況也提示可能存在腎臟疾病,應當引起重視。

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40年,慢性腎臟病將成爲全球導致預期壽命縮短的第五大病因。毛慧娟主任稱,腎臟健康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損害腎臟健康,有些壞習慣會讓它“過勞”或“受傷”。

“我們一般提倡低鹽飲食。”專家提醒,鹽吃多了腎臟就得拼命工作,把多餘的鈉排出體外。長期高鹽飲食不僅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還可能導致高血壓,這對腎臟來說簡直是“雙重打擊”。所以,做菜時少放點鹽,鹹菜、醃製品也要少吃。同時,雖然蛋白質對肌肉生長和修復至關重要,但過量攝入高蛋白食物(如紅肉、奶製品和蛋白粉)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腎臟需要過濾掉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廢物,過多的蛋白質會導致腎臟過度工作,可能引發腎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