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存到300萬?歸零法、50/30/20分配法...她從編預算著手:不過嚴苛生活還能適時「揮霍」
圖/pixabay
作者:蜜凱拉・阿羅卡(Michela Allocca)
預算,拿回用錢決定權而非由錢決定
破解迷思,別讓藉口成阻礙
很多人對規劃預算有很多迷思,導致他們遲遲不想跨出成功理財的第一步,但其實很多人只是用這些迷思當藉口,來逃避「規劃預算」這件該做的事。讓我們來一一破解這些預算的迷思:
所以說,預算是可以用來管理金錢的一種工具。就跟你爲了夏天練身材而制定運動計劃、或爲了創業擬定計劃一樣,你可以規劃預算,讓預算成爲你的地圖,引領你從目前所在之處出發,前往心之所向的未來。
預算無須複雜難解或需要悉心維護,只要有效就行。就算你覺得自己不需要編預算或還沒準備好,先做就對了。你會很驚訝自己在過程中發現了多少!
超好用預算速上手-歸零法、50 / 30 / 20 分配法
編預算的方法有很多種,問家人朋友或理財達人,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我的想法是:每一份預算的精細程度都不一樣,但每一份預算一定都遵循着同一個方程式,那就是「收入−支出」。這個方程式要算到多細,就由你來決定。但是算愈多,就可以得出愈多細節,你的預算和理財決策就會愈有效。
以下將說明我編預算的方法。
歸零法
每份成功的預算都有兩個主要元素:收入和支出。簡單來說,要規劃預算,要先有收入,然後用收入減掉所有支出。這個簡單的方程式算出來的結果有三種:「有餘」、「透支」和「零」。
「有餘」指的是:月底花完錢之後還有剩餘,這表示你有多出來的錢可以拿來作其他用途(要拿來追求理財目標,或是買東西都取決於你)。
「透支」指的是:賺的錢不夠花。直白地說,就是你要不增加收入,不然就是削減支出。
「零」指的是:當收入減掉支出的結果是「零」,那表示你賺的每塊錢都有規劃在預算內。這也就是歸零法的名稱原由。
歸零法是非常有效的編預算方法,關鍵原因如下:
1.你爲自己賺的每一塊錢都分配好用途:用這個方法編預算,每一塊錢都會被分配好,可能是花掉,也可能是用來達成理財目標,這代表你必須全心留意金錢流進量和流出量各是多少,以及用在哪些地方;
2.你有用心:由於每一塊錢都有分配用途,你會被逼着思考這些錢要花在何處,又爲什麼要花在這裡。如果實情與預算不符,那就要調整預算,讓預算最後餘額是「零」;
3.你的目標成爲首要之務:儲蓄追求的再也不是月底有「剩」纔有的項目,用歸零法編預算,儲蓄就是支出的一個項目,一定要編進去,方程式才能平衡。
現在你已經知道歸零法的作法和重要性,你知道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但預算必須編得更細,才能更輕鬆規劃收入的用途,讓結餘變成「零」。
50 / 30 / 20 分配法
50 / 30 / 20 分配法延續了三分法的類別(必要支出、理財目標、非必要支出),並針對要如何分配收入到這三大類裡面,給出了一個基本框架。
以下是簡單的說明:
理財專家使用50 / 30 / 20 分配法的方式和我的不太一樣,他們會把「理財目標」跟「非必要支出」的順序對調,也就是30% 的預算用在非必要支出,20% 用在理財目標。
我不喜歡這種作法,主要有兩個原因:
原因一、 若認真想達成理財目標,那它的優先順序理應前面一點。也就是說,你要分配更多收入在理財目標上;
原因二、 非必要支出分配到20% 或30% 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並沒有大到需要犧牲理財目標,但是10% 的收入分配到儲蓄或投資,卻可能造成幾十萬的差異。在第四章將會更進一步說明。所以,我們要把錢花在有價值的事物上,並審慎使用自由支出。
你可以用三分法加上50 / 30 / 20 的框架來分配預算。記得,這些框架都是參考而已,如果覺得這個框架不符合你的狀況,有必要的話都可以調整。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的《不漏財的雪球管錢術:10分鐘搞定最佳預算與情緒開支界線,運用S.M.A.R.T目標投資與財務地圖,讓你的錢包越滾越大越有錢》
作者:蜜凱拉・阿羅卡(Michela Allocca)
2019年,蜜凱拉・阿羅卡在投資業上班,並創立了「解放預算」網站作爲副業。就跟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蜜凱拉也在全職工作和探索新職涯之間猶疑不決。她發現自己不是唯一一個煩惱如何理財和對職涯徬徨不安的人,於是她創立了「解放預算」網站,希望可以跟志氣相投的年輕專業人士一同學習個人理財。到了25歲,她已經存到了10萬美元。現在的她與大衆分享她對金錢的熱情,與愈來愈多想奪回理財權力的年輕人對話。
蜜凱拉於麻州波士頓出生長大,並於伊隆大學取得金融學士學位。畢業五年間,她在金融業工作,接着創立「解放預算」網站。這個網站原來只是賺取額外收入的副業,最終卻成長爲6位數的事業,並在社羣媒體累積總計100萬的追蹤者。蜜凱拉目前住在洛杉磯全職營運「解放預算」網站,享受南加州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