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條款將公佈 金管會曝金融業影響

金管會銀行局主秘張嘉魁表示,近期監理壓力測試都有考量物價、股市、匯率和利率變動的嚴重和輕微情境納入考量,關稅對於整體國銀的資產品質、風險承擔能力仍屬穩健,應可發揮資金仲介功能。

張嘉魁指出,因應對等關稅,銀行局已於今年4月建立跨部會協商平臺及聯繫機制,以便對產業提供協助,並請銀行公會提出金融協助方案,包含舊貸展延,若企業仍有經營意願,且可正常償還,到今年底前到期的貸款都可以展延6個月;其次,有新貸快速審覈機制,協助符合條件者簡化流程,請單一窗口彙整資訊提供給企業;其三,爲鼓勵銀行配合政策辦理放款,另設定今年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增額目標爲4,600億元、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增額目標爲3,800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產生的影響主要是金融市場面,首先,市場風險的部分有三,一是利率風險,主要考量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有關利率政策還是要看美國總體經濟數據決定,市場預期降息應會趨緩,保險業投資多半爲債券,且是持有至到期、採攤銷後成本評價,因此較不受利率變動影響;二是匯率風險,因政策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波動、美元貶值,截至今年5月底,壽險業的避險比率約64%,另有開放業者可申請適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採取更有彈性的外匯避險機制,已有12家業者申請並覈准。

三是股市波動風險,因爲川普關稅可能對股市造成波動,但長期來說還是會迴歸個股基本面,金管會將持續觀察股市波動對保險業的影響。

蔡火炎指出,針對流動性方顯,需觀察保費收入與保險給付差距、投資收入和籌資收入等,今年上半年壽險業保費收入大於保險給付金額,流動性資產尚有超過1兆元,並無流動性風險問題。

因應措施方面,金管會於4月8日曾發函要求保險業者審慎評估美國政策風險、6月發佈新制,業者可申請適用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轉列外匯準備金,以及資本適足率匯率採半年均價制度,緩解匯率波動,現行保險法規對保險業可投資境外資產設有限額、資格等完整規定,也有陸續修正利變型商品利率、放寬保險業從事RPRS交易及放寬這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規定等,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證券商的主要業務是經紀、承銷和自營三項爲主,關稅對其影響主要來自證券市場價格波動,經查證券自營商目前投資國內有價證券的部分是部位是908.5億元,佔整體總資產的2.86%,影響不大,券商爲緩解各項衝擊影響,會適時調整自營部位,期貨部分主要業務是經紀和自營,關稅主要影響也是價格波動,但期貨商投資國內有價證券只有21.69億元,佔整體資產的0.39%,影響也不大,而投信業者則依規定不可投資有價證券,較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