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無套染淋病 疾管署籲做2事防性病
疾管署提醒,淋病、梅毒等性傳染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影響生殖健康,甚至導致骨盆腔發炎、不孕等併發症,呼籲平時遵守安全性行爲並定期篩檢。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疾管署提醒,預防性傳染病關鍵在於「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爲者,要「定期篩檢」。(本報資料照)
21歲的小萱近期因下腹疼痛、分泌物異常就醫,經診斷髮現感染淋病,她沒有明顯症狀,過去也未曾感染,原來是她的伴侶近期出現尿道不適,兩人平時又沒戴保險套,進而傳染給小萱。疾管署提醒,淋病、梅毒等性傳染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影響生殖健康,甚至導致骨盆腔發炎、不孕等併發症,呼籲平時遵守安全性行爲並定期篩檢。
疾管署統計,2024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738人、淋病7605人,「不安全性行爲」是主要感染原因;與2023年相比,整體梅毒下降2%、淋病下降8%。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等,感染初期可能無症狀,若未及時診斷治療,恐影響生殖健康,或傳染給胎兒造成早產、死產等併發症。
疾管署說明,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經由皮膚、黏膜、血液傳染的性傳染病,潛伏期約10至90天,第一期常見生殖器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具高傳染性;第二期會引起全身性症狀,如皮疹、頭痛、倦怠、發燒等;若不接受治療,晚期可能出現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或神經性梅毒。
淋病則是由奈瑟氏淋病雙球菌引起的性傳染病,主要影響生殖系統,男性感染後2至7天會出現尿道化膿、排尿不適;女性感染多無明顯症狀,若未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女都可能造成不孕;淋病也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外的感染,如直腸、咽喉部感染、淋菌性結膜炎等。
疾管署呼籲,梅毒、淋病雖屬可治癒疾病,但感染後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爲、口或肛交等,都有可能被感染。因此,預防性傳染病關鍵在於「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等,有不安全性行爲者,要「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和治療,且配偶或性伴侶也要接受檢驗及治療,避免「乒乓感染」(伴侶間相互傳染,導致感染反覆發生),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感染性傳染病。
疾管署提醒,爲了自身健康、親密伴侶和下一代着想,如出現疑似症狀或懷疑自己感染性傳染病,應立即至泌尿科、皮膚科、婦產科或家醫科等科別就醫,及早篩檢與治療,避免再度傳染給伴侶及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