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染「流腦」病逝!疾管署籲高風險族羣快打疫苗

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應避免長時間處於擁擠或通風不良的環境,並保持良好手部與呼吸道衛生(鄭鬱蓁攝)

疾管署今(12)日公佈新增1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爲南部70多歲男性,有癌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史,今年7月25日因呼吸喘住院治療,8月3日突然意識改變,血氧濃度降低,住院10日後死亡,後經醫院通報並經檢驗確認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今年累積6例,其中3例死亡。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6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2016年至2024年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1-12例,個案感染年齡以25-64歲爲多(佔30%),其次爲19-24歲及65歲以上(各佔23%),病例以感染腦膜炎雙球菌B型最常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日指出,國內新增一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案例,個案爲南部70多歲男性,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及心臟疾病,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免疫功能較弱。7月下旬因發燒、呼吸急促、咳濃痰症狀持續住院兩週,初步診斷爲慢阻肺惡化,接受類固醇與氣管擴張劑治療,但呼吸症狀未改善。

住院第10天,患者突發低血壓與心律不整,檢驗發炎指數升高,疑併發感染,雖緊急給予抗生素仍於當日病逝。死後血液培養檢出B型奈瑟氏雙球菌,確診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林詠青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透過與感染者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密切接觸或飛沫傳染,須長時間接觸才易感染。潛伏期約2至10天,平均3至4天,初期症狀類似流感,包括髮燒、頭痛、噁心等,嚴重者可出現頸部僵硬、劇烈頭痛或出血性皮疹,並可能迅速惡化成敗血症、腦膜炎甚至死亡。

林詠青提醒,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病患及切除脾臟者爲高風險族羣,應避免長時間處於擁擠、通風不良場所,並養成勤洗手及遵守咳嗽禮節的習慣。國內目前有兩款自費疫苗可供接種,建議高風險族羣經醫師評估後接種。若計劃前往撒哈拉以南非洲等流行地區,應於出國前4至6周至旅遊門診評估並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