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打造旅遊產業新時代 KKday創辦人:選對賽道很重要
▲線上旅遊平臺KKday於2014年創立。(圖/ETtoday資料照)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旅遊產業歷經市場劇烈變革,線上旅遊平臺KKday創辦人陳明明從2000年參與創立易遊網開始,在旅遊產業深耕逾20年,歷經SARS、金融海嘯及COVID-19三次重大危機考驗。他日前在接受Podcast節目《創業之聲》專訪時表示,危機往往是轉機,關鍵在於能否在對的時機選對賽道,並專注解決消費者真正的痛點。
陳明明的創業之路始於叛逆個性與對新事物的渴望,他在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系與中山大學企管所的背景,使其具備將IT技術與商業洞察結合的能力。
1999年網路興起時,他毅然離開科學園區工作,與朋友共同創立易遊網,開始他的旅遊創業生涯。他笑說,當時臺灣只有100多萬人上網,都是用撥接的64K,儘管面臨網路泡沫化衝擊,但他堅信數位化是不可逆的趨勢。
在經營理念產生分歧後,他於2003年成立燦星旅遊,並於2008年成功上市。他認爲,在危機中能存活下來的企業,便能收割市場,且金融海嘯對旅遊業的實質衝擊相對較小。
2014年創立KKday時,陳明明看準廉航興起改變旅遊生態的契機。過去消費者習慣購買旅行社的套裝行程,但廉航讓機票、飯店、體驗活動可以分開預訂,KKday瞄準這個缺口,專注提供深度旅遊體驗服務。
「我們把團體旅遊的行程拆成一個個元件,讓自由行旅客可以隨選組合。」陳明明解釋KKday的核心價值主張,目前平臺上有35萬種體驗行程,相比初期上線時的1000種,成長了350倍。
疫情期間,KKday進一步推出Rezio系統,爲旅遊業者提供類似Shopify的SaaS平臺服務。這套系統協助供應商數位化,解決庫存管理和多通路銷售的痛點,建構更完整的旅遊生態系。
不同於多數新創公司先專注本土市場,KKday在2015年網站上線時就提供5種語言版本,展現國際化企圖心。陳明明認爲,旅遊業天生就是跨境服務,臺灣市場規模有限,必須放眼區域市場才能建立競爭優勢。
日本是KKday重點佈局的海外市場。陳明明分享在日本做生意的獨特文化:「日本人非常重視信任,合作前會透過各種方式建立關係,甚至邀請你泡溫泉確認品格。」這種「易守難攻」的市場特性,讓KKday花了兩年時間才與日本最大訂餐平臺達成合作。
COVID-19對旅遊業造成重創,KKday也從600名員工的規模面臨巨大挑戰。但陳明明將此視爲轉型契機,全面推動本土深度旅遊,並在各海外據點發展當地旅遊服務。
▲旅遊業在新冠疫情中飽受衝擊。圖爲KKday在2021年推出疫後數位旅遊創新服務。(圖/ETtoday資料照)
「旅遊業是海嘯第一排,但當海水退去後就會變成海景第一排。」陳明明用這句話鼓勵團隊,疫情結束後,KKday不僅恢復國際業務,更新增了國內旅遊的核心能力。
談到創業成功的關鍵,陳明明強調「時勢造英雄」的重要性。他認爲選對賽道比個人努力更重要,創業者要能洞察科技趨勢對產業的影響,在對的時機站上浪頭。
對於年輕創業者,陳明明建議:「不要爲了創業而創業,先找到想要努力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做有價值的事情。」他強調創業路充滿挑戰,必須有解決問題的熱情,而非只是追求財富或名聲。
KKday近期完成7000萬美元募資,將持續強化旅遊體驗的深度與廣度,並透過Rezio系統擴大生態系佈局。陳明明期許在下一波科技浪潮中,繼續爲旅遊產業創造新的可能性。
►《創業之聲》#7 酷遊天 KKday | 從易遊網到 KKday,創辦人陳明明如何用 20 年經驗打造旅遊產業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