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全球零碳發電8成有解!童子賢:憂臺灣政策逆向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 記者曾原信/攝影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28日應邀出席中研院與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合辦的「大師論壇」,揭臺灣當前能源政策的現實與挑戰,他會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指出,正當各國努力以不排碳電力取代石化燃料發電,對臺灣當前能源決策相當憂慮。

他反問:爲何要關注能源政策?因每個國家的能源支出往往是國家支出金額中最龐大的,比國防經費與及醫療健保支出常常大2~4倍以上。

而發電又逐漸取代石油成爲進步的能源,也成爲現代化社會民生安定、百工百業的基礎。發電的型態選擇優劣,對於民生的安定、經濟的成長、環境的污染程度、自然生態的破壞程度…都發生重大影響。

他說很多人會疑惑:石油跟發電不是同一回事嗎?他解釋這個觀念在70年代是對的,當時石油幾乎等同於整個能源。但是這個觀念到2025年就是錯的,因爲近年全球以石油來發電的比例只剩1%左右。

全球使用各種能源發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他表示石油的重要性逐步下滑是進步的象徵,因爲石化燃料使用150年來正是造成地球暖化的元兇。

而21世紀進步的現象是,淘汰了排放二氧化碳嚴重的交通運輸產業,包括公共運輸的貨車與及個人交通工具的小汽車,整個趨勢逐漸改成使用電力來驅動交通。

包括使用電動車來取代燃油汽車,以電力的捷運與高鐵來取代傳統燃燒柴油及燃煤的火車,除了可以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有助於國民的健康,同時也對防止地球暖化貢獻極大。

童子賢表示,最重要關鍵是:電力的來源必須是不排碳的綠能或是核能,如果仍然是採用燒煤或天然氣發電,那麼科技進步帶來高鐵與電動車的便利美意,會全功盡棄或是被嚴重打折。

童子賢引用全球發電能源比例調查表指出,可以發現防止地球暖化的希望,但也看到了危機,其中所燃起的希望就是石油燃燒減少了,綠能增加了,但是其中的危機是:綠能的進步太緩慢,全球經濟發展的腳步又太快,使得石油減少,但是燃煤跟天然氣增加快速,抵銷了過去減少石油的努力。

中華民國使用各種能源發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童子賢分析,破解危機的解方就是「核綠共存」,讓不排碳的核能發電大幅增長,配合持續的綠能建設,讓核能綠能攜手達成「核綠共存」,這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又能夠大幅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童子賢分析,2024年在國際舉行的氣候變遷COP28會議中,包括美、日、英、法諸國連同二十幾個工業先進國家一起呼籲,希望在2050年之前能增加三倍核能發電建設,以達成減少碳排目標。

童子賢說,全球核能發電如果佔比提高到30%,配合上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建設持續增長達到30%以上,以及古典的綠能「水力發電」佔全球14%,以及少量地熱與生質燃料發電,則全球有望在2050年擁有近80%不排碳發電,則地球暖化的危機有解。

國際趨勢上,日本與美國都因爲科技的進步與核能安全的增加,走出核災曾經有的陰影,而曾經政策上反核的瑞士、瑞典、芬蘭、義大利也都在分別宣佈檢討能源政策,重新大力使用核能來對抗地球暖化與滿足民生與經濟成長的需求。

而本來就大量使用核能的美國、法國、韓國,以及經濟新崛起的中國大陸及印度都正在大力發展核能,而美國、法國、日本、中國大陸的第四代核電正努力發展之中,因爲效率提高而且可以大幅減少核廢料,也帶給各國無窮的希望。

此外歐美各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淘汰煤炭發電」,這個趨勢跟臺灣過去十年淘汰核電,卻不斷增加燃煤發電比例(甚至重啓麥寮燃煤發電廠)的政策完全相反。

童子賢在演講中提到,英國在2025年已經完全不使用煤炭發電,要注意英國是200年前工業革命的創始國,是率先使用蒸汽機爲動力的工業先進國家,200年後英國能夠有勇氣去完全淘汰煤炭發電,他認爲可算是歷史裡程碑,值得致以敬意。

英國使用各種能源發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而法國本來就非常自豪於其核能技術,因此法國目前採用了68%的核能發電,不使用煤炭發電。

法國使用各種能源發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其他歐洲先進國家向瑞士、芬蘭、瑞典也幾乎都100%淘汰燃煤發電。如今歐洲使用煤炭比例最高的先進國家,就是德國。

芬蘭使用各種能源發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瑞典用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瑞士用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德國使用各種能源發電比例。資料來源IEA與World Bank、統計製圖lowcarbonpower.org

童子賢認爲,臺灣應該學瑞士、芬蘭而不應該學德國。瑞士在去年擁有30.4%的核能發電,配合充沛的水利發電跟少量的太陽能發電,而達成百分之百不使用煤炭,也幾乎接近百分之百是無碳發電。

童子賢分析瑞士因爲妥善規劃核能而保持了青山綠水、觀光資源,也保持了農業與山林土地不受太陽能的侵佔。臺灣與德國的煤炭發電則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與國民健康的嚴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