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英國大學申請總結:qs前百篇!【上】

今天我們來總結下2025年QS前百大學的一些申請行情,梳理這些信息,可以爲來年26fall申請做一些準備。雖然,每年行情會輪動,但申請初期往往會把往年的趨勢給銜接上,只是中後期纔會發生偏移和調整。

也就是說,即將在今年9月開放的2026fall申請難度是否上調,除了要看即將在今年6月更新的QS排名榜單之外,還要看前期的申請總量和門檻,如果前期門檻是低的,大概率中後期會更低。

廢話不多說,我們聊下25fall這邊英國大學各個學校的情況:

No.1 IC

IC這兩個學校今年的申請難度是逆勢增長的,沒有隨着今年版本的削弱而放寬門檻,整體申請難度反而更加收緊。很多專業還要求額外的面試,基本好點的專業你都要面試。

IC這個學校現在已經有美國藤校的壓力位了,難度是一點都不低。一樣是動不動會把你放候補list,目前仍有不少學生在候補名單裡面出不來繼續在等的。預計26fall這個學校一樣是不好申的,不適合撿漏,勸退那些想撿漏或試試運氣的。ic大概率來年會更難申。尤其是商學院和理工類的專業。

No.2 LSE

LSE反而今年門檻也略顯鬆動,鬆動的板塊主要針對傳媒和社科板塊。難度在英本學生申請名校有鬆動,鬆動的表現是即使沒達到high2.1,也就是65的標準,lse也有機會給預錄取。當然換不換得到uncon就兩說了。但最起碼的“婉拒”有些學生可以get到。

當然,lse的商學院今年一樣是難的,目前沒明顯的下調痕跡,反而針對大陸本的錄取更加收縮一點。相對於海本,英本的錄取會多點。整體一樣是難申的,想撿漏只能在社科方向尋找契機,以及一些2年的專業上尋找平衡,一年的商科項目,一樣得靠硬核實力才行。而且lse對那種2+2以及3+1也不是很感冒,基本該拒的都拒,分高能錄ic的也被lse拒。中外合作的西浦或寧諾這些申lse要稍微注意下。

No.3 UCL

UCL今年來說門檻有明顯的下調趨勢,如果按這個趨勢下去,UCL可能之前所謂的限制兩個專業申請的政策可能也會移除了。

目前來說ucl除了管院,其他學院都有點好申,尤其是對英本和海本的學生來說,今年普遍你2.1成績到了,基本大概率就能拿到offer。可以說ucl是近3年裡面最好申的一年了。沒有困難模式,也沒有地獄模式,只要你文書不要亂搞,基本都能有個好結果。尤其是去撿漏的學生,不管是3月之前去撿漏的,還是3月之後的,ucl也一直在發新的錄取。整體來說,今年的ucl放offer還是比較慷慨的,對雙非學生來說,可能今年最優就是ucl了。

No.4 Edinburgh

愛丁堡今年來說也沒之前傲嬌了,商學院還能把持住去年的節奏。有鬆動,但不多的樣子。總體還是難申請的。但其他學院,尤其是未來學院和教育類的專業,今年也是好申極了。

總體來說,愛丁堡今年的行情是海本和英本更好拿到offer,即使你條件不夠,也可能被先發預錄取,至於換uncon,需要和學校再合計。國內985和211贏面也很大。甚至top-up的學生也有機會。還有就是雙非學生,即使排名靠後,申他們的非商科專業,只要績點是高的,基本也都好拿offer,比如教育類的,均分在88-92區間的,都很好被錄取。這在24fall這中就屬於容易被秒的行情。真的每年申請的版本很重要。

No.5 KCL

你的王KCL這個學校今年的變動是比較細微的,門檻的確是調低的,但觀察下來,調低的主要趨勢是,針對國內的財經類雙非有青睞。也就是說,對國內一些雙非財經類本科,比如天財,江財,甚至南京審計,上海立信會計這種都給了不少offer。至於其他的雙非,商學院目前給機會的還是比較少。

目前來說,kcl的商學院和傳媒學院依舊申請難度是在線的,也不算是可以好撿漏的。社科今年整體錄取難度也走低,而且目前依舊沒收滿學生,可能前幾年太高調了,節奏太猛了,很多學生不敢申了。導致今年kcl還沒反應過來。

No.6 Manchester

曼大今年下調門檻相對比較明顯,商學院沒之前那麼彪了,也是難度和錄取放寬了些。至於其他幾個學院,也是雙非更好拿到結果了。而且今年的曼大,錄取速度明顯加快了。今年再說曼大是慢大有點不那麼合適了。

如果你還想撿漏,曼大今年依舊可以申請,環發或材料學院等依舊有不少專業可以繼續申。個人覺得,今年英國的王曼愛華梯隊受澳洲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條件還可以的一些雙非學生,不來接盤了。搞得英國這些好學校,中間梯隊也有了一個真空的部分。來年,曼大應該是會調整下姿態的。

總了個結:今天就先聊到這,像華威,布里斯托,格拉,伯明翰,南安,利茲,杜倫這些學校就放到明天繼續聊了。一起聊的話篇幅過於長了。

其實話又說回來,英國前50的門檻都下調的話,其實50-100的學校今年其實招生更困難的。畢竟qs前50的學校還能扛住澳洲的挖牆腳,但格拉之後的學校完全是扛不住的,畢竟悉尼這種qs都20起步的,你完全抵擋不住這種排名的誘惑。即使多讀個半年到一年,有些學生也覺得值得。

外加英國這邊現在給留學生的感受並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畢竟psw簽證現在都砍到18個月了,各種學費漲價,簽證費漲價的。大家心理跟明鏡一樣的,你把我當韭菜割,這種能持續多久?目前英國在政策方面還是挺損害英國大學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