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號文件畜牧業釋放信號:支持家庭牧場、肉牛奶牛紓困、加強生豬產能調控
財聯社2月23日訊(記者 張晨靜)隨着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佈,我國畜牧業政策路徑進一步明晰。與去年中央一號文件相比,今年文件中明確“扶持畜牧業穩定發展”,並對生豬、奶業方面提出更多針對性措施。
生豬、肉牛及奶牛等產業屬於國內畜牧業重要組成部分,而畜牧業因養殖週期影響,價格會出現一定波動,尤其是近兩年原奶處於下行週期,業內虧損嚴重。財聯社記者從業內專家採訪中獲悉,當前生豬產能監控政策效果已有顯現,未來還將繼續保持生豬產能在合理區間內波動。奶業方面,本次文件中提出支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爲主體的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將有助於降低國內奶牛養殖成本。
做好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
對比2024年一號文件,2025年生豬行業政策從“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轉變爲“做好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促進平穩發展”。
回顧此前多輪豬週期,因供需錯配豬價呈現出明顯週期規律,一般完整豬週期約4年,其中下行週期一般維持在15-18個月,暴漲暴跌的豬價無疑增加豬企經營風險。
爲防止生豬產能大幅波動,2021年農業農村部出臺《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提出以正常年份全國豬肉產量在5500萬噸時的生產數據爲參照,設定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控目標,即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於3700萬頭。
去年3月農業農村部適時調整產能調控最新方案,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目標將從4100萬頭下調爲390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量正常波動(綠色區域)下限從正常保有量的95%調整至92%。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從生豬產能調控政策出臺到去年優化,相較其他蛋奶產品等,2024年生豬行業供銷兩旺,說明我們當前生豬調控方案已經過市場檢驗,穩產保重效果顯現,現在每個月農業農村部會及時發佈能繁母豬存欄以及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等數據,養殖戶、豬企會根據監測預警數據進行合理決策,當前國內生豬消費已進入平穩期,未來還會繼續加強生豬產業市場監測預警,及時進行產能調控,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區間內波動,達到整體供需平衡。”
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確實根據實際發展對產能調控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今年政策重點是要根據去年調控方案實施信息收集、做好監測預警,最終調控全國生豬產能穩定在合理範圍內。在這個政策引導下,預計2025年生豬產能總體保持窄幅波動。
此外,一號文件中還提出要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文件中表示,嚴格生豬屠宰檢疫執法監管,強化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防控。
王祖力表示:“非洲豬瘟、藍耳疫病、仔豬腹瀉疫病等都曾給產業帶來很大影響,今年一號文件特別提出疫病防控這方面,包括屠宰、養殖等環節,總體來說還是爲了降低行業風險、穩定生豬產能。”
朱增勇表示,此前多輪豬週期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重大動物疫病,引發生豬產能較大波動,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核心還是保障整個生豬產業的穩定。
推進肉牛、奶牛產業紓困 支持家庭農場
因原奶階段性供應過剩、乳製品消費弱復甦等因素影響,國內原奶行業已經歷超3年的價格調整週期。當前原奶價格從2021年週期高點4.37元/公斤下降至3.11元/公斤,降幅達到28%。
受價格下行影響,不僅僅是中小牧場,國內頭部規模牧場也逐步虧損。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中國聖牧(01432.HK)、西部牧業(300106.SZ)、莊園牧場(002910.SZ)、澳亞集團(02425.HK)等上市公司均預告出現淨虧損,背靠第一大股東蒙牛乳業(02319.HK)的現代牧業(01117.HK)亦出現近6年首次虧損。
在本次中央一號文件中也從去年“完善液態奶標準,規範復原乳標識,促進鮮奶消費”政策轉爲“推進肉牛、奶牛產業紓困,穩定基礎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穩定奶牛基礎產能,在業內專家看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奶業政策中還有一個亮眼變化,即支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爲主體的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
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專家組長宋亮在財聯社記者採訪中表示:“當前國內畜牧業存在制度性成本和系統性成本,制度性成本是因爲由於畜牧業的產業制度、產權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成本,而系統性成本,則是指在產業發展中,配套設施不完善造成的成本。
在宋亮看來,實施家庭牧場種養結合式的發展不僅助推農業現代化轉型,更有助於降低養殖成本,在此次文件中,已明確釋放支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爲主體的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的信號,長期來看利好行業,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以家庭牧場爲核心向精細化的農牧業產業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充分結合,能把外部的系統性成本內部化,從而極大的降低養殖成本和種植成本。”宋亮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