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科技論壇/研華嵌入式事業羣總座張家豪:邊緣 AI 賦能機器人產業
研華嵌入式事業羣總經理張家豪。記者陳正興/攝影
研華(2395)嵌入式事業羣總經理張家豪昨(27)日表示,邊緣AI賦能機器人產業,不僅讓機器人實用性大增,也讓產業能見度大幅提升。
他強調,我們現在正處於機器人產業快速成長的時間點。邊緣AI不只應用在機器人產業,在智慧製造、醫療領域也有導入,「這麼多的案例顯示,邊緣AI已經導入各行各業,不是未來式,是進行式!」
經濟日報昨天舉辦2025科技論壇「開啓AI新紀元」,邀請各界專家探討AI大趨勢。本論壇由經濟日報主辦,協辦單位爲中華電信,工研院、資策會、日月光集團、玉山銀行、凱基金控。張家豪昨天以「AI的明日世界」爲題發表主題演講,暢談邊緣AI與研華在機器人領域佈局。
張家豪表示,邊緣AI與機器人原本是不同領域,一個主軸是邊緣端導入AI技術,形成邊緣AI,另一個則是新興產業機器人,但現在兩邊合在一起,不僅讓機器人實用性大增,也讓產業能見度大幅提升。
張家豪引用研調機構顧能的報告指出,全球邊緣AI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310億美元,成長到2033年的5,110億美元,顯見邊緣AI市場商機相當龐大,但同時也帶來新挑戰。
張家豪說,研華從工業電腦(IPC)領導廠商,十幾年前開始轉型爲AIoT軟硬體整合服務商,2025年訂下的企業新願景,則是全力往邊緣運算及人工智慧邁進。
張家豪指出,研華的邊緣AI產品實際導入很多產業,如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機器人、醫療、工廠自動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
他舉例,機器人可應用在倉儲、搬運,降低人工、提高生產效率。而在智慧醫療領域,傳統的醫療影像辨識,因爲有AI技術導入,可以提高數百倍影像辨識,甚至很多醫療院所,已經開始導入AI手術機器人。智慧製造方面,傳統的AOI檢測現在導入邊緣AI,藉此提升效率。
談到研華機器人佈局,張家豪說,研華兩年前成立專責部門—自主系統與機器人(AS&R),開始做相關產品開發、行銷等佈局,機器人產業在30年前自動化就開始用機械手臂,但當初沒有AI,單純就是降低人力、提升效率,之後才逐步出現無人搬運車(AGV)、AMR等。
張家豪表示,現在不少賣場、餐廳及零售場域,可以看到很多服務機器人,研華把產業無人機也定義爲AS&R一環,到最近很熱門的人形機器人,代表機器人產業商機相當大及多元。
研調報告指出,全球機器人產業到2032年產值將達1,500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約16%,但他認爲,「研華看到的商機,遠大於這個報告預估,如協作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成長率相當高,年均複合成長率分別有35.2%、29%。」
張家豪認爲,目前機器人市場最大份額、生意機會最多的,還是傳統的AMR、機械手臂及服務型機器人,這代表現在正處於機器人產業快速成長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