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海牛文化節登場 體驗潮間帶牛車採蚵
「2025國際海牛文化節」活動18日在芳苑鄉普天宮前廣場登場。(彰化縣政府提供/馮惠宜彰化傳真)
「2025國際海牛文化節」活動18日在芳苑鄉普天宮前廣場登場。(彰化縣政府提供/馮惠宜彰化傳真)
「2025國際海牛文化節」活動18日在芳苑鄉普天宮前廣場登場。(彰化縣政府提供/馮惠宜彰化傳真)
彰化縣政府18日在芳苑鄉普天宮前廣場舉辦「2025國際海牛文化節」活動,縣長王惠美與多位地方仕紳、民代親自出席,現場熱鬧滾滾,民衆踊躍參與,共同見證臺灣唯一「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的魅力與延續。
王惠美表示,臺灣有句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鬥、五番挖」,「番挖」是芳苑的舊地名,曾經商船雲集、繁華一時,也孕育出全國唯一的「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資產,從日治時期傳承至今,在全盛時期,多達300多隻海牛投入採蚵行列,縣府在2020年正式登錄爲彰化縣第一個「傳統知識與實踐」的無形文化資產,並每年舉辦海牛文化節,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身體驗這項歷史遺產。
今年的活動規畫多元豐富,包括潮間帶牛車生態體驗、海牛文化展、寫生比賽、親子印章闖關、海牛飼育員實習營等。許多家長帶着孩子來到現場,不僅能近距離觀察海牛,還能實際坐上牛車,在泥灘地上感受早年蚵農的辛苦與智慧。
來自臺中的陳小姐第一次參加就直呼:「這樣的體驗太珍貴了!終於知道原來採蚵這麼辛苦。」此外,「海牛聚繪」寫生比賽也吸引了上百位小畫家參加,他們以童真的筆觸記錄下這羣可愛而勤勞的海牛,讓文化透過孩子的畫筆在下一代心中紮根。
王惠美表示,隨着機械化時代來臨,海牛也面臨消失危機,數量一度減少至僅剩8頭,這幾年透過縣府與中央共同努力,海牛數量已增加到12頭。立委謝衣鳳也表示,期望這項珍貴的文化資產能走出臺灣、走向世界,讓更多人瞭解這片土地上的智慧與情感。
除了海牛文化節,芳苑鄉還積極打造「芳苑走走」計劃,將7處閒置空間轉化爲打卡景點。芳苑鄉長林保玲指出,像是紅樹林海空步道、招潮蟹與彈塗魚的裝置藝術、親子游憩區等,都是近年來的重點建設。這些景點與文化節活動相互串聯,吸引更多觀光人潮走進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