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車市半年考| 近90天大漲50%、固態電池賽道熱度不斷攀升 量產上車進入“倒計時”
財聯社7月3日訊(記者 徐昊)從4月9日低點的696.24,到6月末高點的1039.9,財聯社固態電池板塊指數二個多月來約50%的漲幅,成爲今年上半年固態電池表現的最好寫照。
至7月3日收盤,固態電池板塊再度領漲市場,漲幅爲1.89%。其中,中一科技收穫20CM漲停,洪田股份、大東南亦錄得漲停。
二級市場熱情高漲的背後,是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的持續推進。隨着車企明確2026-2027年裝車時間表,全固態電池量產已經處於臨界點。寶馬集團近日宣佈,將美國固態電池製造商Solid Power提供的大尺寸、純全固態電池電芯(ASSB)首次裝配於純電動寶馬i7測試車中,並在慕尼黑地區進行路測。
儘管寶馬與Solid Power方面均爲披露此次上路測試的全固態電池的具體參數,但Solid Power官網顯示,其全固態電池核心技術基於硫化物的固體電解質,能量密度390Wh/kg(930Wh/L),循環次數大於1000次。“我們預計到2028年,電解質產量將達到每年80萬輛使用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所需的水平。”Solid Power稱,公司開發的電池製造工藝已在全球範圍內用於大批量傳統鋰離子電池的生產,預計這將使全固態電池製造商能夠滿足OEM的產量和成本要求。
在國內,更多車企相繼宣佈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5月31日,廣汽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固態電池預計於2026年裝車搭載於昊鉑車型。在此之前,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談及固態電池發展時表示,固態電池大批量裝車將在2028年。長安汽車也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稱,2026年實現固態電池裝車驗證,2027年推進全固態電池逐步量產,能量密度達400Wh/kg。
不僅是廣汽、長安,包括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等在內的多家車企均已宣佈固態電池量產計劃。其中,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均計劃於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量產裝車。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CTO孫華軍曾透露,比亞迪將在2027年左右啓動全固態電池批量示範裝車應用,2030年後實現大規模上車。
除傳統主機廠,小米、華爲等跨界玩家同樣在固態電池領域積極佈局。6月13日,小米汽車公開了一項名爲“固態電池複合電極與製備方法及包含其複合電極的固態電池”的專利,申請公佈號爲CN120149317A,申請公佈日爲2025年6月13日,申請日爲2023年12月12日;更早之前,華爲公開了一項名爲“固態電解質、其製備方法及固態電池”的專利,據專利摘要,該固態電解質能夠提升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
車企加速佈局的同時,電池企業也在加快固態電池研發與量產進程。7月2日,贛鋒鋰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的半固態電池在東風E70進行了試裝車並於賽力斯SF5車型量產,目前正在繼續推廣高比能固態電池的應用場景。公司與知名無人機及eVTOL企業達成合作,公司研發的高安全耐低溫固態鋰電池已向國際知名手機企業批量送樣驗證。
作爲行業龍頭企業的寧德時代預計到2027年將實現小批量生產。其他企業如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也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爲未來小批量或大規模生產奠定基礎。
政策層面,全固態電池正獲得大力支持。今年4月,工信部發布《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其中特別提及,要推進動力電池耐久性、熱管理系統等標準審查報批,加快全固態電池、動力電池在役檢測、動力電池標識標籤等標準研製,不斷優化動力電池性能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車企和電池企業的加速佈局,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正不斷推進,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越來越近。
不過,固態電池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需跨越成本、技術、產能等多道難關。國泰海通證券最新研報表示,固態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夠滿足車端、低空、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特殊需求。當前半固態電池已實現裝車,產業化進程早於全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低空等成本敏感度相對較低的領域,固態電池應用早於車端。目前固態電池行業產業化進程加速,迭代正式開啓,正在從0到1加速邁進。隨着固態電池性能不斷提升以及產業化加速落地,長期看好固態電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