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胎10萬元能催生? 託盟:至少獎勵500萬元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會擬通過「好孕三方案」。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十萬元,預計二○二六年元旦上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預期明年在院會通過「好孕三方案」,砸下七十二點九億元經費,鼓勵生育。託盟指出,研究顯示,要以現金給付達到鼓勵生育,門檻極高,至少每胎獎勵五百萬元,想透過給現金政策達到催生目的,「這絕不可能」,頂多只能減緩民衆相對剝奪感。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指出,中研院經濟所一項研究指出,要以金錢鼓勵生育,現金補助至少每胎五百萬,才能發揮作用。預估每胎十萬元生育給付上路後,仍無法增加新生兒人數,頂多降低以前領到較少生育給付民衆的相對剝奪感。

此外,政院最新催生政策中,提高卅九歲以下,第一胎人工生殖費用,從十萬調升爲十五萬。王兆慶認爲,多項國際研究證實,人工生殖補助政策對提高生育率僅有「輕微正向作用」,因此各界別期待太高,若出生率能增加百分之○點○五,「就要謝天謝地」;至於補助罹癌病人凍卵、凍精,則因設下特定癌別限制,適用人數較少,預期對生育率不會有太大影響。

臺灣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陳美州說,年輕婦女接受人工生殖療程,不需進行胚胎切片,因此費用較低,約落在十五至十八萬間,政府補助十五萬,可涵蓋九成預算,確實有助於減輕人工生殖經濟壓力,提升年輕夫妻生育意願。

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李毅評指出,人工生殖第一次補助金額增至十五萬元,如加上臺北市現行補助二萬五千元,累計十七萬五千元,幾乎可涵蓋許多醫院人工生殖治療費用,等於費用全免。第二次治療補助費用從六萬提高至十萬元,對提升生育率一定有幫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