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讀財經》避險地位不保!美2年國債曝警訊 最慘烈結果恐重啓QE

分析師指出,美債避風港地位正受到質疑。(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小編今天(24)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美國財政部22日拍賣690億美元兩年期國債,衡量外資買盤力道的「間接投標者」僅拿56.2%份額,創2023年3月矽谷銀行(SVB)危機來最低紀錄,分析指出,如海外需求再降,聯準會可能只能重啓量化寬鬆(QE)。

【1】避風港地位受質疑 美2年國債海外需求 急凍

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警告,這場拍賣若非國內買家填補外國買家的空缺,結果恐怕會相當難看。僅僅兩週前,外資需求仍強,但如今已「急凍」,如果後續再掉10%~20%,聯準會恐怕別無選擇,只能再度重啓QE,接下來市場將關注本週其餘期限美債的拍賣結果,這次訊號會相當明確:全球資金是否還願意爲美國不斷膨脹的赤字買單?

【2】川普釋善意 WSJ:白宮考慮對中關稅降至50%~65%

華爾街日報最新報導,白宮考慮大減對中國關稅以緩和貿易戰,報導引述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美對中關稅可能降至約50%~65%。

知情人士說,華府還考慮採取分級徵稅方法:對美國認爲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商品徵收35%的關稅,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戰略意義的商品徵收至少100%的關稅。

【3】美4月綜合PMI不敵關刀

標普全球23日公佈歐美4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美國綜合PMI創16個月新低,因關稅推高商品和服務價格而令信心下滑,增加美國經濟停滯憂慮,並限制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

【4】避險升溫 日圓換匯暴增4成

川普關稅政策舉棋不定,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尤其美債殖利率攀揚引發的美元資產恐懼症,從黃金、比特幣到主要避險貨幣,均承接釋放出來的資金部位,五大匯銀高層主管表示,今年來避險需求升溫,具避險貨幣特質的日圓尤其火熱,個別銀行換匯量持續放大,和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可高達40%,儼然臺灣金融市場資金風險趨避的首選貨幣。

【5】H20銷陸碰壁 衝擊輝達營收

輝達H20晶片出口至中國踢到鐵板,輝達14日發佈8K文件顯示,H20出口中國不但需要美國政府許可,且該要求將無限期有效,對此輝達提列55億美元損失準備。供應鏈透露,H20晶片生產已結束,散熱在內的零組件業者也接獲停止出貨通知,終端組裝也放緩進行。法人推估,若以H20平均單價1.3萬美元概算,將有超過百萬顆H20晶片計入損失,影響輝達約180億美元之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