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沒漲 基隆公車6月前審運價

基隆市公車長年虧損,運價已有19年沒調整,市府預今年中以前啓動公車運價審議委員會,從根本解決虧損問題。(張志康攝)

基隆市公車連年虧損,每年市府都要編列高額預算補貼虧損,近年來又因爲公車常發生故障、拋錨,被不少民衆詬病,議員指出其中最根本問題是基隆市公車長達19年未曾調整運價,停留在16元,遠低於臺北市公車運價25.311元,基隆市政府對此決定在今年中以前啓動運價審議委員會,從根本解決基市公車處長期虧損問題。

基隆公車老舊及故障頻傳常遭市民抱怨,公車處去年虧損1.1億元,今年預計虧損5400萬元,每年繳利息約2000萬元,公車處累積至2023年底已虧損高達19.57億元,無黨籍市議員陳冠羽指出,「運價」是公車運作實際成本,與乘客付出的「票價」不同。以臺北市爲例,每段公車票價全票15元,但運價高達25.311元,運價超出票價部分則由臺北市政府提供補貼給公車業者,以鼓勵民衆使用大衆運輸工具。

陳冠羽表示,基隆公車運價已經19年沒有調整,想要解決基隆市公車長期虧損問題,首要之務就是讓「運價審議委員會」真正開始運作,釐清基隆公車一段票到底要花多少錢,市府才能從根本透過補貼「運價和票價差額」,讓公車處不再每天一開門就虧損。

基隆市政府爲此預計在今年中以前啓動公車運價審議委員會,會徹底審議現今基隆市公車運價。公車處長鄭永陽強調,調整運價可以有效穩健公車處的財政體質,進而讓公車處能夠有餘力強化公共運輸軟硬體,以從實際上提升服務水準。

鄭永陽說,除運價調整方案外,基隆市交通處也已編列預算,陸續優化公車路網並對營運績效提出改善研究案,通盤評估現有的公車路線、站點,再做出調整建議,市府同時也自今年起,陸續購置123輛低地板電動大客車、興建充電場站,提升公車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