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億美元佈局晶片業 印度能憑設計人才突圍成功?

爲搶佔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的商機,印度目前已批准總投資額達1.6兆盧比(約182億美元)共10項計劃,目標是建立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完整產業鏈。但專家認爲,此一雄心壯志面臨嚴峻挑戰。

財經網站CNBC報導,印度的行動源於2022年後的地緣政治變化:自2022年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先進AI晶片後,全球掀起半導體自給自足浪潮;印度希望藉此減少進口依賴、保障戰略晶片供應,並在全球電子市場有更大的佔有率。

但印度的「半導體使命」面臨激烈競爭與後發劣勢。目前爲止,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人才儲備,專家都不看好足以實現其晶片野心。

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副總裁Stephen Ezell指出,印度需要的不只是幾家晶片廠,而是完整且長期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半導體招聘顧問Jayanth BR則表示,印度雖擁有晶片設計人才,但其角色主要侷限於非核心設計的測試和驗證,核心智財權通常掌握在美國或新加坡等已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地區。

目前印度最大的晶片項目是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與臺灣力積電合作,在總理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建設9,100億盧比(約110億美元)半導體廠。英國的Clas-SiC Wafer Fab也與印度的SiCSem合作,在東部奧里薩邦興建印度首座商業化化合物半導體制造廠。

印度斥資182億美元佈局半導體產業鏈,但其雄心面臨激烈競爭與後發劣勢。示意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