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城試點物流數據開放互聯,物流降成本舉措密集落地

作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內容之一,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將在16個城市進行試點。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佈《關於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將聯合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開展該項工作。

《通知》明確,聚焦物流行業發展突出問題,破除“信息孤島”“數據煙囪”,打通政府部門、相關企業及港口、公路、鐵路、航空等業務系統數據,創新物流數據交互模式和解決方案,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示範項目,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場化有機結合的多層次物流數據開放互聯機制。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措施密集落地。多位專家表示,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當前迫切需要推動物流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增強創新驅動效力,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探索物流數據開放互聯新模式

物流業是供應鏈的核心環節,不僅負責物品的存儲和運輸,還涉及信息流、資金流等多種數據的交互,從而匯聚商貿流通、生產製造、第三方服務、消費者的海量數據。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即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下降到14.4元。據交通運輸部測算,2025年我國有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3000億元。綜合來看,全社會物流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

去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下稱《方案》),以調結構、促改革爲主要途徑,統籌推動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明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

《方案》對推進物流數據開放互聯作出相關部署,提出以公路、鐵路、水路、航空、海關等部門和單位公共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爲核心,整合物流與信息流、資金流,建立部門物流數據資源動態互聯機制,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數據對接,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建立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互聯機制,加強安全風險防範,完善數據授權管理和運營機制。建立健全企業物流數據採集、提取、應用、保護等機制,促進企業物流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總經濟師崔忠付此前在第七屆物流與供應鏈平臺發展年會上表示,供應鏈平臺上的數據跨主體流動應用依然不足。伴隨着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的提升,供應鏈條上各經營主體均產生了大量圍繞自身業務場景的數據,但各主體間的數據流通依然存在障礙,主要包括數據的確權及隱私權等問題。部分供應鏈平臺雖然連接了上下游各環節,但高價值數據應用場景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和豐富,數據價值有待進一步釋放。

此次試點聚焦物流行業發展突出問題,以覆蓋東中西部典型區域、兼顧超特大型城市爲原則,選取16個城市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工作。16個城市分別爲:天津、唐山、寧波、金華、合肥、臨沂、鄭州、洛陽、武漢、宜昌、廣州、海口、重慶、成都、烏魯木齊、霍爾果斯。

業內分析,這些城市大多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樞紐,也是重要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城市或重要港口。此外,在地理位置上,分佈在東中西部。這些代表性城市的試點,對促進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加快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通知》,試點工作自通知印發之日起算,爲期一年。2025年2月底前,各試點地區選擇重點任務,形成試點實施方案。2025年12月底前,完成試點建設,以成效顯著的試點項目爲基礎,形成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落地實施的模式。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分析,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工作,對行業數據共享開放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更對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物流領域數據共享方面仍存在很多“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缺陷,相關部門率先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工作就是爲了打破這樣的阻礙。

明確四項試點任務

《通知》明確了四項試點工作主要任務:多式聯運數據開放互聯,製造業、商貿業與物流業數據融合應用,國際物流數據綜合服務,國家物流樞紐間數據互聯共享。

交通運輸部此前表示,“一票制”“一單制”“一箱制”發展雖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數據信息不共享、服務產品不豐富、制度規則不銜接、保障機制不健全、經營主體培育不到位等問題。

在多式聯運數據開放互聯方面,《通知》提出,試點城市推進單證可信流轉、貨物全程追溯和物流數據標準化,圍繞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服務模式,打通海關、港口、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貨代、車隊等多域數據,依託物流樞紐運營主體、物流骨幹企業、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商等多元化主體,結合地方實際,探索多式聯運數據市場化開放互聯和運營模式。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王繡春日前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將着重推動鐵路港前站、鐵路專用線向港口堆場延伸,推進重點港口與鐵路堆場共享共用;完善多式聯運數據共享標準,推進交通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健全完善多式聯運管理制度和“一單制”“一箱制”標準規範,推進集裝箱鐵水聯運中轉交接、貨物裝載、安全查驗等方面真正實現“一箱制”。

推動製造業、商貿業與物流業數據融合應用也是試點工作的重要任務。由於物流、鐵路、港口等環節物流資源由不同政府部門監管、不同企業運營,數據資源未能有效整合,使得產業協同成本高。

對此,《通知》提出,推進供應鏈上下游數據交換和融通應用,打通製造業、商貿業等貨主企業與政府部門、物流企業、鐵路企業、港口企業、航運企業、航空企業、貨代企業等業務系統數據,突破供應鏈上各參與方的信息共享瓶頸,實現物流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和物流全程追蹤。

央地共同發力物流降成本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穩增長的重要舉措。

去年11月,中辦、國辦發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之後,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印發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細化了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各細分領域實施方案,在政策層面構建起了“1+5”框架體系,聚焦打通交通物流堵點卡點,部署了18項重點工作。

地方方案也在密集落地。比如,河南近日印發《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從降低物流體系運行成本、降低物流資源配置成本、降低物流協同組織成本等5個方面着手,謀劃16條具體措施爲社會物流成本“減負”,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提供堅實支撐。

《北京市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圍繞5個重點領域提出16個方面舉措,系統推進現代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健全“一箱制”服務體系,提高鐵路、公路、港口聯運“中途不換箱”“全程不開箱”等“一箱到底”服務能力,減少重複搬倒和裝卸。

2024年12月初,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的物流降本增效方案。上述行動方案的特點之一,就是合力破解共性問題。比如,爲了打通基礎設施網絡堵點卡點、提升多式聯運銜接效率,行動方案提出實施長三角鐵路貨運、內河水運聯通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19日,新央企中國數聯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該公司將以公路、鐵路、水路、航空、口岸等領域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爲核心,整合物流與信息流、資金流,構建國家級物流大數據平臺,以數字技術提升產業運營效率。

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中國數聯物流信息公司成立大會上表示,組建中國數聯物流是推進中央企業與地方優勢物流數據資源整合,更好服務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舉措。中國數聯物流要切實保障國家物流數據安全和供應鏈穩定;要服務實體經濟,聚焦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表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賴於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建設,離不開適宜的政策環境。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通力合作,強化政策和要素支持,共同推動行動方案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