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縣市連署喊話!雲林漁業調查400萬被砍剩6萬 張麗善:情何以堪
雲林縣長張麗善。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陳雅玲攝影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補助款爭議延燒,臺中市長盧秀燕今召集藍、白與無黨籍執政共15縣市首長聯合簽署聲明,雲林縣長張麗善說,中央左手給、右手苛扣,雲林農水路更新預算、養殖漁業調查人力等預算都被大砍,「情何以堪」,並直言中央想盡辦法苛扣地方財源,「不是人民之福」,也與財劃法修正的本意背道而馳。
張麗善說,雲林縣是農業大縣,本來大家殷殷期盼財劃法修正通過後,應該會增加地方的稅收,也能夠在基礎建設當中,縮短城鄉差距,但中央卻是左手給你統籌分配稅款,右手苛扣一般補助款。
張麗善說,一般補助款是定額設算的補助,是地方稅收不足的平衡預算,以雲林來說,一年稅收不到70億元,人事費用超過150億元,所以需要平衡預算的補助,因此一般補助款不能被刪減。
但中央大砍一般補助款,又將計劃型補助變成浮動、不穩定性,以雲林來說,農水路就是農民的活路,但以往農水路更新補助一年2.3億多元,今年剩下5300多萬元,直接打了28折,她不知道要怎麼樣去執行農水路的改善計劃。
甚至養殖漁業的調查,以前給你6+1的人力去做所有養殖漁業的調查,一年補助400萬元,現在一個人力都不補,只給6萬2千元,「這情何以堪嘛!」到底養殖漁業要不要調查。另外,國健署配置在鄉鎮市公所裡面服務民衆健保業務的人力也不補助了,要公所自己想辦法。
張麗善說,中央想方設法把這些計劃型的補助完全減少,刪減打折,過去計劃型補助依照地方財力有一定額度的自籌款,以雲林五級財力爲例,以前自籌款19%,現在提高到62%,高出好幾倍,也讓地方政府難以預估自籌款金額。
她說,財劃法修正是大家殷殷期盼,包括賴清德總統擔任臺男市長的時候,他也希望財劃法要修正,每位人民辛苦納稅,應該要讓地方針對百姓需求建設,民衆的需求地方最清楚,中央應該要把權力下放給地方。
她希望中央一定要考慮15縣市首長提出的三大訴求,包括一般補助款不要刪減、計劃型補助的地方自籌款比例有參考準則等,而不是漫天喊價,或是想盡辦法苛扣地方、減少財源,這不是人民之福,也與財劃法修正的本意背道而馳。
十五縣市捍衛地方補助聯合聲明如下。
行政院自今年5月違法刪減各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後,陸續又縮減114、115年度社福、教育、捷運等該給各地方的計劃型補助款;8月又留有345億元統籌分配款未分配,8月底行政院修正新版補助辦法更將一般性補助款改爲不透明的申請制,且未依法保障各地方政府獲配一般性補助款「不少於修法前」。地方政府深感財政壓力與施政衝擊非同小可,爲守護建設與民生服務,特此發表聯合聲明如下:
一、財劃法修法的目的在確保地方政府財政自主,統籌分配款與一般性補助款應依照財劃法立法精神完整且合理分配,且須保障各地方政府此二者財源較修法前皆只增不減。
二、一般性補助款應迴歸透明、公平、公開的公式設算分配,不宜淪爲中央片面制定規則與審查標準的申請制。
三、中央原已覈定給各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及計劃型補助款應受保障,不得任意短編、刪減或拖延,呼籲中央儘速覈實補足,以免嚴重影響地方施政推動。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補助款爭議延燒,臺中市長盧秀燕今召集藍、白與無黨籍執政共15縣市首長,在北市開記者會。記者會一開始,15縣市首長聯合簽署聲明。記者林麗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