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省經銷商集體改姓宏勝!宗馥莉用100%股權,硬剛國資46%控股

娃哈哈工廠的捲簾門落下時,50公里外的無菌車間正徹夜轟鳴

2025年6月,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一間掛着娃哈哈紅色標識的廠房裡,金屬捲簾門緩緩關閉,撞擊聲在空曠的車間裡迴盪。 這是近年關閉的第18家非宏勝系工廠。

與此同時,錢塘新區宏勝飲料集團的無菌車間內,機械臂正以每秒4瓶的速度灌裝定製飲品,智能物流系統將產品精準分撥至全國,這裡,是宗馥莉100%掌控的飲料王國。

一、產能大遷徙:關廠18家與新建18條水線的秘密

當娃哈哈以“優化產銷佈局”爲由關停深圳、重慶等地的老廠時,宏勝系卻在天津、成都、貴陽等地佈局18條高速生產線。 西安涇渭工業園的10億級生產基地將在2025年投產,單條水線產能提升3倍,年產值預計達20億元。

這場產能轉移的本質是技術代差:傳統工廠的流水線專爲“12瓶一箱”設計,切換產品需數小時;而宏勝的“超鏈智造”模式通過柔性配料通道,7分鐘內完成8種飲品切換,設備利用率飆升40%,純淨水單瓶成本直降0.12元。

二、銷售渠道奪權:14省經銷商的“換籤風暴”

2024年10月,一份《2025年度聯銷體協議》引發地震:西藏、青海經銷商被要求轉籤拉薩宏勝銷售公司,黑龍江、吉林等12省經銷商改由杭州宏勝對接。 娃哈哈全國大區經理的勞動合同集體轉籤至宏勝飲料,省級銷售骨幹一夜變身“宏勝系”。

配合渠道洗牌的,是10萬臺智能冰櫃的投放。 在廣東美宜佳便利店,宏勝通過動態銷量監測將AD鈣奶單店銷量拉昇40%,終端動銷率提升30%。 這場靜默革命讓宗馥莉對娃哈哈渠道的實際控制力,從29.4%股權對應的法理權力躍升至操盤級掌控。

三、代工爭議的破局:今麥郎事件與宏勝閉環

2024年,消費者發現售價1.5元的娃哈哈純淨水竟由今麥郎代工,而後者自有品牌同規格產品僅售1元。 輿論譁然之際,娃哈哈緊急終止合作,卻暴露了產能調配的深層矛盾。

宗馥莉的解法是將代工體系收編宏勝:杭州宏誠、宿遷恆楓等宏勝系公司成爲新代工主體,整合旗下鬆源機械(設備製造)、鬆裕印刷(包裝)、恆楓科技(原料研發),形成“瓶坯-灌裝-貼標-物流”全鏈條閉環。 知情人士透露,該模式利潤率比傳統代工高出8個百分點。

四、技術暗戰:無菌冷灌與數據帝國的崛起

在宏勝杭州透明工廠,每條生產線都是數據神經末梢。 溫度傳感器實時反饋殺菌參數,灌裝閥啓停間隔被錄入雲端模型,這些數據正在訓練一套預測設備故障的AI系統。

核心技術護城河已然顯現:宏勝自主研發的無菌冷灌技術保留98%營養成分,使茶飲料貨架期延至12個月。2024年,其KELLYONE品牌無糖茶“一茶”在浙江、川渝市場佔有率衝進前三,銷量暴漲200%。

五、組織換血:從“Hi娃哈哈”到“宏勝集團”的強制更新

2025年4月1日凌晨,娃哈哈員工收到8份高管免職通知。 當他們打開辦公軟件時,“Hi娃哈哈”系統已強制更新爲“宏勝集團”,組織架構與工作流全部重置。

被裁撤的不只是界面。 娃哈哈機電研究院於2024年3月解散,60名技術人員分流至其他部門;曾研發出營養快線的食品科學研究院,人員從130人縮編至不足百人。一名離職員工透露:“無糖茶新品研發方案提交半年,至今未獲立項反饋。 ”

六、利益衝突:老臣維權與年終獎腰斬

2024年9月,娃哈哈員工維權聯絡委員會公開指控:“老宗總去世後,資源正加速從娃哈哈向宏勝傾斜。 ”多名工齡超20年的員工證實,年終獎從以往6-8個月工資驟降至3個月。

矛盾在2025年初爆發:超50名員工發起集體訴訟,指控勞動合同變更損害權益。 一位省級銷售經理在仲裁庭陳述:“轉籤宏勝後公積金繳納基數下降27%,社保轉移手續拖延四個月。 ”

七、資本角力:未公開的股權棋局

宏勝系擴張的資本底氣來自隱秘的盈利能力。 2024年宏勝飲料集團營收突破120億元,利潤率高達12%,遠超行業均值。有投行預測,若獨立上市估值將超500億元。

而娃哈哈集團的股權暗流涌動:杭州上城區國資持有46%股份卻無實權,2022年僅獲1871萬分紅(佔利潤0.39%)。 國資與宗氏關於1999年改制時2.6億股權款的支付爭議,使分紅機制陷入僵局。 這種制衡關係,恰是宗馥莉將核心資產轉移至全資控股的宏勝系的底層動因。

八、行業震盪:農夫山泉的防守與元氣森林的反攻

宏勝系的擴張正在改寫行業規則。 2024年娃哈哈營收飆至728億元,創十年新高,而農夫山泉飲用水收入下跌21.3%。 壓力之下,鍾睒睒公開宣稱“農夫山泉絕無代工”,並緊急啓動10條無菌生產線建設。

元氣森林投資10億元擴建天津工廠,直接叫板宏勝的華北基地。行業分析師指出,宏勝全產業鏈模式正倒逼對手從“純生產”向“製造+數據服務”轉型,當宗馥莉的機械臂灌裝第20億瓶飲料時,中國飲料業的競爭維度已被永久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