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億,“皮爺咖啡”被賣了

咖啡業正在大變天。

今年,星巴克中國出售的消息在業內引起極大反響,潛在競購者包括凱雷、高瓴、春華、貝恩、KKR、騰訊等,名單很長且都大有來頭。但結果尚未落地,其他咖啡巨頭們也都坐不住了。

這不,又傳出兩則重磅消息。

一是,Costa也要出售了。目前,可口可樂公司正在與投行Lazard合作,評估出售其於2018年以39億英鎊收購的Costa咖啡,且已與私募股權機構進行了初步接觸。

二是,“皮爺咖啡”(Peet’s Coffee)率先賣了。

美國飲料巨頭Keurig Dr Pepper(KDP)宣佈,將以全現金交易的方式收購JDE Peet’s,總股權對價高達157億歐元(約1314.2億人民幣)。收購完成後,KDP計劃將自身分拆爲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一家專注於北美飲料業務(如Dr Pepper、七喜等),另一家則專注於全球咖啡業務(整合Keurig和JDE Peet’s)。

JDE Peet’s就是皮爺咖啡的母公司,收購交割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這次併購有些特殊。買賣雙方背後均是同一股東——投資巨頭,德國隱形富豪萊曼家族旗下的投資公司JAB Holdings。更直接地說,這次收購是JAB家族旗下品牌組合的調整。

市場上很多人認爲,星巴克、Costa等巨頭的出售,是蜜雪冰城、瑞幸和庫迪等“9.9咖啡”低價策略的勝利,把“高價咖啡”打趴下了,這確實是一部分事實。

但被稱爲“人均46元”的皮爺咖啡不算此列,相反,皮爺咖啡中國在2024年的調整後息稅前利潤(EBIT)卻迎來了23.8%的增長。皮爺咖啡此次收購的意義也並非和上述低價咖啡搶市場。

“星巴克之父”在中國“悶聲發財”

JDE Peet’s旗下的皮爺咖啡來頭不小,被譽爲“精品咖啡祖師爺”。1966年,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皮特(Alfred Peet)的荷蘭移民在美國加州伯克利開設了第一家皮爺咖啡店。

當時,皮特對美國流行的速溶咖啡感到失望,他說:“我來到世界上如此富有的國家,爲什麼他們喝着如此難喝的咖啡?”

因此,他將歐洲傳統的深度烘焙工藝帶到美國,堅持手工製作和小批量烘焙咖啡豆,引發了一場精品咖啡變革。

皮爺咖啡不僅帶來了品質革命,更培養了一批咖啡行業領軍人物。星巴克的三位創始人就師從阿爾弗雷德·皮特,而且星巴克創立第一年所用的咖啡豆全部來自皮爺咖啡。所以,皮爺咖啡也有了很流行的別稱:“星巴克之父”、“祖師爺咖啡”。

1984年,星巴克的創始人之一鮑德溫以400萬美元將皮爺咖啡買下,與星巴克合併經營。但由於經營理念不同,三年後,另一位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以380萬美元單獨買下了星巴克,兩家品牌分道揚鑣。

這次“合而復分”奠定了兩者日後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星巴克成爲全球咖啡連鎖巨頭,而皮爺咖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是一家“小而美”的精品咖啡商。

雖然星巴克從規模和知名度上後來居上(1992年上市),但皮爺咖啡也於200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進入21世紀,全球咖啡市場開始加速整合。2012年,看中了皮爺咖啡深厚的品牌遺產和精品咖啡領域的聲譽,JAB控股以9.77億美元的價格將皮爺咖啡私有化,將其從納斯達克摘牌。

在JAB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下,此前擴張緩慢的皮爺咖啡開始加速發展,並於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比星巴克晚了18年),在上海開設了首店。截至目前,皮爺咖啡在中國約有268家門店,已經接近其在美國本土的300多家門店數量。

皮爺咖啡在中國市場的擴張策略與星巴克並不相同。皮爺主要選擇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核心商圈的優質點位,客單價接近40元,比星巴克還要高出幾塊錢。它主導的“小批量手工烘焙”從某種程度看是反效率的。而星巴克還在向三線城市下沉,追求規模、標準化和效率。

因此皮爺咖啡的規模存在明顯短板。瑞幸已有2萬家店,星巴克擁有8千多家店,Tims天好咖啡的門店總數也突破了千店,而皮爺還不到300家。在中國,星巴克等品牌都比皮爺的市場大,名聲也大得多。

隨着瑞幸、庫迪、蜜雪冰城等以9.9元的價格戰攪動中國咖啡市場後,貴价咖啡品牌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過。

星巴克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連續4個季度下滑,2025財年第二季度纔有所改善;M Stand、Seesaw等精品咖啡店在過去一年被頻頻報道關店。根據極海品牌檢測,Seesaw在2022年的全國門店數高達164家,今年7月全國門店數只有44家。

人均46元的皮爺咖啡,面對這波平價咖啡的影響,有,但似乎不大,仍在“悶聲發財”。

根據其母公司JDE Peet’s 2024年報:皮爺中國有機銷售額強勁增長,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EBIT)有機增長23.8%,拉動母公司全球銷售額達88.37億歐元(同比增長7.9%)。

其市場部相關負責人還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皮爺中國無論是門店生意、電商零售商品都表現良好,“在目前的競爭環境和價格戰下,依舊很有信心。”

不過,皮爺咖啡近年來的門店增長數量也有所放緩:2023年新開98家,2024年新開51家,2025年上半年新開16家。

皮爺規模雖小但死守精品咖啡的重地。這也構成了皮爺的護城河。據悉,皮爺咖啡的深度用戶,是一羣對咖啡豆品種、烘焙及製作方式都很“講究”甚至“挑剔”的用戶。這些用戶是“9.9咖啡”搶不走的。

面對平價市場的競爭,皮爺咖啡並不打算“自降身份”,而是打造了一個全新品牌叫“Ora Coffee”,錨定15-25元主流價格帶,促銷滲透9.9元市場,首家店已於2024年12月亮相於北京。

“Ora堅持新鮮、天然、健康的經營理念,目前門店模式更輕,正致力於打磨和完善運營模式,同時持續推進產品創新與渠道拓展。”其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JAB Holdings,咖啡帝國掌控者

買下一家危在旦夕的公司,讓它重獲新生,是多少併購人的夢想。JAB就是一家有這個本事的機構。

JAB Holdings是德國隱秘富豪萊曼家族(Reimann)旗下的投資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近600億美元,專注於長期投資優質品牌和高增長動力的消費品企業。

JAB早期主要投資奢侈品、美妝和清潔用品行業,擁有全球最大的香水集團Coty(科蒂)和家用清潔用品公司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

自2012年起,JAB開始大舉涉足咖啡行業,迄今已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用於咖啡相關收購。收購皮爺咖啡是JAB咖啡投資的第一槍,隨後又收購了美國精品咖啡品牌Caribou Coffee Co。

2015年,JAB以139億美元收購美國膠囊咖啡創造者綠山咖啡(Keurig Green Mountain),2018年又推動綠山咖啡以187億美元收購七喜母公司Dr Pepper Snapple Group。合併後的公司更名爲Keurig Dr Pepper(KDP——也就是此次收購皮爺咖啡的買家)。

KDP擁有超過125個自有、授權和合作品牌,以及強大的分銷能力。在碳痠軟飲料、咖啡、茶、水、果汁和攪拌機等類別中擁有領導地位,全球擁有2.9萬名員工。

KDP旗下品牌包括Keurig、Dr Pepper(胡椒博士)、Canada Dry、Mott’s、A&W、Peñafiel、Snapple、7UP、新奇士(Sunkist)、怡泉(Schweppes)、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GHOST、Clamato、Core Hydration和The Original Donut Shop等。2024年收入超過150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淨銷售額78億美元,同比增長5.5%。

JAB還主導了歐洲包裝咖啡巨頭Jacobs Douwe Egberts(JDE)的成立(由原D.E Master Blenders 1753與億滋國際的咖啡業務合併而成)。2019年12月,JAB推動其控股的皮爺咖啡與JDE合併,成立了JDE Peet’s綜合性咖啡集團。

該次合併創造了全球最大的咖啡企業之一,業務覆蓋消費包裝咖啡(CPG)和零售門店兩大渠道。JDE貢獻了其在超市、百貨等渠道強大的包裝咖啡業務(如Jacobs、Tassimo等),而皮爺咖啡則貢獻了其高端品牌和零售門店網絡。新成立的JDE Peet’s於2020年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

JAB通過一系列收購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咖啡生態帝國。目前旗下擁有超過50個咖啡及相關品牌,包括Douwe Egberts、Jacobs、Kenco、Peet’s Coffee等。

2024年10月,JAB控股進一步以約21.6億歐元(約167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億滋國際(Mondelēz International)所持有的JDE Peet’s股份,使其持股比例提升至68%,實現了絕對控股。現在來看,去年的這筆收購便是爲此次收購做好股權準備,目的是讓JAB能更有效地推行其長期戰略。

當前,KDP旗下的Keurig單杯咖啡系統業務面臨增長壓力,2025年第二季度在美銷售額甚至略有下降。收購JDE Peet’s能立即獲得其強大的品牌組合和全球分銷網絡,重塑KDP在咖啡領域的競爭力。

這次收購完成後,KDP計劃將自身分拆爲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一家專做北美飲料,另一家專做全球咖啡。分拆計劃旨在讓兩家公司更聚焦於各自的核心業務,可能更受不同偏好的投資者青睞,從而釋放潛在價值。

據悉,KDP咖啡業務未來的競爭將不僅限於咖啡豆和咖啡店,更延伸到膠囊咖啡機、軟飲料和早餐連鎖等多個維度。隨着JAB在咖啡產業上下游的併購經驗和資源整合能力,將加強皮爺咖啡在全球範圍內的品牌競爭力。咖啡市場即將迎來一個與雀巢抗衡的新巨頭。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JAB控股通過一系列精妙的資本運作和產業整合,將皮爺咖啡這個“精品咖啡祖師爺”從一個區域性品牌,逐步打造成了其全球咖啡帝國中的重要一環,並最終可能通過出售給產業戰略投資者實現巨大的資本回報。

JAB最值得稱讚的一點是,它的投資策略強調長期價值而非短期利益,主要通過被收購資產估值的提升和利潤分紅來實現長期財務增值。2023年,JAB的淨利潤達109.96億美元,財務狀況穩健。

據悉,JAB選擇收購標的的標準有三:一是行業龍頭,具有壁壘或品牌價值;二是擁有持續現金流但管理層效率低下的公司;三是產業鏈生態裡有增長潛力的特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