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IPO企業抽中現場檢查
近期,中證協官網披露了“2025年第二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長裕集團、易思維、恆運昌、慧谷新材、惠科股份等12家首發企業被抽查。經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其中11家抽查企業系今年6月受理,僅1家系今年5月受理。
具體來看,長裕集團、易思維、恆運昌、芯密科技、埃泰克、田園生化、振石股份、康瑞新材、未來材料、電科藍天、慧谷新材、惠科股份12家首發企業被抽中現場檢查。從受理時間來看,長裕集團IPO在今年5月21日獲得受理,其餘11家企業均系今年6月受理,其中易思維、恆運昌、芯密科技分別在今年6月5日、16日、20日獲得受理,剩餘8家企業IPO均在6月20日之後獲得受理,惠科股份受理時間最晚,爲6月30日獲得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滬深北IPO迎來“受理潮”,經統計,今年上半年獲受理的IPO企業數量達到177家,其中6月獲受理IPO達150家,佔比超八成。在上述177宗IPO中,北交所是主陣地,115宗IPO擬衝擊北交所,佔比超六成。
北交所持續擴容,在滬深交易所政策趨緊的情況下,北交所因其近一兩年活躍度增高、市值效應和流動性較好,吸引了此前大幅撤回或觀望中的企業選擇北交所上市,使得北交所6月IPO受理企業數量居首。安永北京主管合夥人楊淑娟表示:“在過去一年多IPO收緊後,經歷過大批量的主動撤回,存量擬IPO企業數量已大幅縮水。2025年一季度,監管層和交易所釋放了多項鼓勵IPO申報的信號,但監管對申報企業質量要求並未放鬆,現場檢查力度和穿透力持續增強,現場督導覆蓋面不斷擴大,對擬上市企業在業績、研發投入、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相應標準。嚴把入口質量關,杜絕‘帶病申報’,申報即擔責,‘強監管’始終是目前的主線。”
據瞭解,今年3月,中證協官網披露了“2025年第一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力源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強一半導體(蘇州)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被抽查。
從12家企業的闖關板塊來看,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分別有5家、5家、2家。
具體來看,長裕集團、埃泰克、田園生化、振石股份、康瑞新材5家企業擬衝擊主板上市,田園生化、康瑞新材擬衝擊深市主板,長裕集團、埃泰克、振石股份擬衝擊滬市主板;易思維、恆運昌、芯密科技、未來材料、電科藍天5家企業擬衝擊科創板;慧谷新材、惠科股份擬衝擊創業板。
首發募資方面,經統計,被抽查企業中,惠科股份擬募資額最高,公司擬首發募資85億元;其次是振石股份,擬首發募資39.81億元;未來材料擬募資24.46億元,也僅上述3股擬募資額超20億元。
恆運昌、電科藍天、埃泰克、易思維、康瑞新材擬首發募資額則在10億—20億元之間。慧谷新材、芯密科技、長裕集團、田園生化4家企業擬首發募資額均在10億元以下。
從12家企業的盈利能力來看,擬募資額最高的惠科股份盈利能力最強,公司2024年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爲33.39億元;其次是振石股份,2024年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爲6.08億元,也僅上述2家公司2024年淨利在5億元以上。
易思維、芯密科技兩家企業2024年實現歸屬淨利潤則均在億元以下,分別約爲0.85億元、0.69億元。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芯密科技方面進行採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楊淑娟表示,預計IPO市場未來整體將維持平穩並有進一步改善跡象,但整體仍將保持穩健和有序,逐步實現發行節奏新的常態化。“新常態”並非簡單迴歸到以往的高速擴容,而是在市場承受能力範圍內進行有節奏的“新常態”化發行。宏觀環境、市場資金和擬上市企業質量,是影響IPO發行節奏的重要因素。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王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