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歲孩子成電詐“幫兇”? 暑期學生警惕“高薪兼職”陷阱

新京報訊(記者張靜姝)暑假來臨,不少學生希望通過兼職豐富經歷、賺取零花錢,卻不料成爲電信網絡詐騙分子的目標。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反詐中心獲悉,近期已發現多名未成年學生被誘騙發送電詐引流短信,涉及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最小僅11歲,最大17歲,且此類案件呈蔓延趨勢,需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警惕。

14歲的中學生小雨(化名)便是其中一例。假期裡,他在QQ上被一名陌生人加好友,對方稱急招線上客服助理,工作內容僅是羣發短信,“發一條1元,熟練後日結150元,當天到賬”。高額回報讓小雨心動,隨即按照對方提供的視頻教程,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機號,向指定號碼羣發“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打你電話一直不通。回電話……”的短信。

發送幾十條後,小雨越想越不安,意識到可能涉及騙局,才緊急停止。然而,像小雨這樣的並非個例,更多學生因涉世未深,在“輕鬆賺錢”的誘惑下,不知不覺淪爲詐騙分子的幫兇。

反詐民警介紹,騙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發佈兼職信息,或潛伏在各類兼職羣中物色目標,以“低門檻、高回報”爲誘餌,誘騙學生羣發詐騙短信。這些短信多以“快遞到件”“訂單異常”等爲由,引導收件人回撥詐騙電話,進而實施精準詐騙。

警方強調,學生參與此類“兼職”,不僅可能導致個人電話卡被限制使用或註冊,更嚴重的是已涉嫌違法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個人電話卡、銀行賬號實行實名制管理,濫用這些工具協助詐騙,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從受害者到幫兇往往僅一步之遙。

針對暑期學生兼職詐騙高發態勢,反詐部門再次發出緊急提醒,學生羣體要提高警惕,凡是聲稱“輕鬆賺錢”“高額回報”,卻要求發送不明短信、鏈接,或提供個人信息、銀行賬號的“兼職”,均爲詐騙,務必堅決抵制。

遇可疑信息時,應第一時間與家長、老師溝通,或向學校、警方覈實;如發現被利用或遭遇詐騙,立即撥打110報警。

廣大市民收到含“快遞迴撥電話”等類似短信時,切勿輕易回撥,可通過快遞官方渠道覈實信息,避免財產損失;發現疑似詐騙行爲,及時向警方舉報。

編輯 劉倩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