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正式開館 首座國家檔案館未演先轟動

國家檔案館選址林口,紅色漸層烤漆玻璃帷幕除代表林口臺地紅土沉積,象徵檔案堆疊保存珍貴的國家記憶。圖/國發會

國家檔案館落腳於林口,佔地約2.6公頃,總經費預算約29億元。主管機關國發會14日表示,試營運首月已有超過10萬人次入館參觀,預定於11月22日正式開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長林秋燕說,這也是檔案局滿25歲的日子。

館中近日首度曝光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年向行政院提出臺灣電子業未來發展藍圖的報告。行政院檔案文件還顯示,當時簽報的行政科技顧問組把張忠謀寫成「陳」忠謀,該份公文還留有塗改的字跡。國家檔案館表示,因爲收執聯都是英文,才把姓氏譯錯。相隔超過40年的文件檔案展示在大衆眼前,也有行政院長蔣經國籤核的《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置條例》。

林秋燕表示,國家檔案館自9月2日起試營運,民衆反應熱烈,至今收到各界寶貴意見,國家檔案館也正全力調校優化。除展廳人潮絡繹不絕,建築景觀及公共藝術更成爲熱門打卡點。

國家檔案館選址林口,紅色漸層烤漆玻璃帷幕除代表林口臺地紅土沉積,也象徵檔案堆疊保存珍貴的國家記憶;此外,建物僅佔基地1/4面積,保留3/4自然演替次生林,結合鄰近林口運動公園形成都市綠帶,創造自然與人文共生景緻。

除了1至3樓爲開放空間,林秋燕指出,國家檔案館的4至9樓則有國家檔案保存維護中心、電子檔案技術服務室及國家檔案庫房等專業技術研發場域。檔案局專業人員悉心修護及保存檔案,除妥善典藏守護國家記憶外,更要開放大衆近用檔案,因此在3樓設置國家檔案閱覽中心,提供研究人員、師生或一般民衆調閱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