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館開館 大片綠地+首展「秘密基地」開放
▲「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館」開館,邀孩童加入兒未館的設計和想像。(圖/文化部)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預定地位於新北市新板特區的「國家兒童未來館」預計在2030年完工,爲了讓兒未館在此時就能陪伴孩子成長,並在建築設計過程,加入孩子的意見與想像,文化部長李遠特別提出設立「願景館」的規劃,即日起正式開館啓用,除了有大片綠地,首展「秘密基地」也邀孩子一起加入規劃。
「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館」在行政院支持下開館,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願景館小一點沒關係,未來的願景很大就好」,兒未館代表着國家對於兒童主體性及兒童公共參與,更往上走了一層樓。期許在完工前,兒未館能隨着社會的進展,如同火車般,停靠每個站,吸取各種經驗,一步一步的落實完成。
▲願景館開幕首展以「我跟大家說一個秘密」爲主題。(圖/文化部)
願景館作爲開館前與兒童、社會持續溝通的場域,開幕首展以「我跟大家說一個秘密」爲主題,藉由兒童對於「秘密」的想像與好奇,由一個「想與所有人分享的秘密是什麼?」帶領大家一步步的探索兒未館的建築秘密,並要請一起參與「秘密基地」的規劃與設計,鼓勵孩子們認識建築師伊東豊雄的設計,並一起加入想像、參與設計。
展覽以外,願景館的館內外都將成爲兒童探索的空間,除了持續辦理包含表意、創作、建築、等各類參與式工作坊,基地裡大片的綠地、樹林,也成爲兒童參與及創造冒險遊戲的空間。
▲「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館」開館,邀孩童加入兒未館的設計和想像。(圖/文化部)
文化部長李遠則說,建築師伊東豊雄對於兒未館的設計,一直希望能夠加入「兒童參與」,兒童想要什麼,隨時把計劃給他,他就修正,正因爲這樣的理念,也因爲自己實在不想讓孩子們等待那麼久,所以文化部利用一個既有的建築,打造成願景館。
李遠認爲,期待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願景館裡孩子們可以從期待,到開始瞭解兒未館,甚至實際參與設計。或許有一天長大的孩子經過兒未館,看見他曾經參與設計的建築蓋好了,或者他種下的一棵樹移植到館裡了,他會告訴他的下一代說,「這是我小時候種的樹」。這就是爲什麼要先有一個願景館的原因,因爲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空間,卻可以帶來非常多的夢想與期待。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位在新北新板特區的這塊精華土地,能夠規劃成爲國家兒童未來館,受益最多的絕對是新北市民。兒未館同時扮演着繁榮地方的重要角色,因此新北市政府絕對有責任把這裡做得更到位,承諾新北市一定會盡全力協助,儘速完成建造核發及都市計劃審議等工作,讓兒未館明年可以正式開工動土。
美國華盛頓國家兒童博物館顧問潔西卡・哈維,以國際兒童博物館的一員身份提到,兒童博物館與其他文化機構最大的差異,在於是「遊戲」與「學習」緊密連結的場所,在兒童博物館裡,會將兒童視爲充滿好奇且有能力的個體,培養具備批判的思維,並且賦予兒童高度的自主權。
她相信臺灣的國家兒童未來館,將成爲一座反映臺灣兒童獨特夢想及需求的博物館,並且成爲兒童的照顧者及大衆齊聚一堂,一起遊戲、一起學習,共同想像更美好未來的地方。
▲▼「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館」開館,邀孩童加入兒未館的設計和想像。(圖/文化部)
文化部表示,國家兒童未來館是臺灣首座專屬兒童的博物館,在建築規劃之初,就一直以「兒童」爲核心理念,展開一連串的工作坊,期盼藉由兒童參與的過程,將兒童的需求及對未來的想像,落實於建築及軟體規劃中。
同時也陸續透過軟體資源研究、座談會,以及前兩日剛辦理的「國際兒童博物館交流論壇」等,進行國際案例與展示規劃研究、社會溝通,國內外兒童博物館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人員交流,持續充實兒未館軟硬體建構的各種可能。
文化部表示,期盼在兒未館正式完工前,現在的孩子就有機會提早體驗建築師伊東豊雄「森林中的兒童之城」、「將自然與建築融合」的建築核心理念,並與兒未館一起「長大」,一起實踐心中想像的兒童未來館。
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館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64號開放時間:每週六、週日10:00-16:30(每週三爲團體預約日,逢國定假日、政府公告的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或活動,則另於官網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