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進少觀所 更生少年怕找嘸工作

弱勢青年因低學歷、無技能,求職常遇到困境,一不小心就可能誤入歧途。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由奶奶一手帶大的飯糰(化名),家境窮困,時不時就在超商偷御飯糰、巧克力等食物充飢,天冷就偷發熱衣、襪子,當初十歲就進到少年觀護所,往後也頻繁進出。飯糰近日剛滿十八歲,最盼望的是找到一份工作,半工半讀,有穩定經濟來源。

因家庭功能欠缺,飯糰第一次出少觀所後,曾被安排入住安置機構,卻因適應不良而逃離。中輟的他,也無法打工貼補家用,只能頻繁偷竊,肚子餓就到超商偷飯糰、零食,天氣冷就偷保暖衣襪,每次都偷點小東西,只爲了活下去。

不久前,飯糰從矯正學校畢業,想半工半讀,爲自己賺取生活費,但卻非常迷惘,就怕過往來歷,讓求職處處碰壁,復歸社會的路,恐怕沒想像中來得容易。

妮妮(化名)則是大學休學,打算花時間探尋自我。當時只是窮學生的她,又想習得一技之長,胡亂在網路上找資源,找到臺少盟的就業力培訓課程。妮妮說,除了學習設計相關專業職能,也有職涯探索、實習。

現在在公關公司任職的她說,當初因爲職涯探索,老師帶着測驗、紀錄,同學間彼此討論,才發現每個人的思考路徑、選擇都如此不同,對自己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最直接幫助是教寫履歷、面試,也安排到企業有薪實習,對當時肄業、從未有工作經驗的她來說,這樣的實習經歷,對往後找到第一份正職有很大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