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時間,研究生招生人數翻了不止一番,如何保障培養不“注水”

前段時間看了兩組數據:一組是《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的內容,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爲130.17萬,其中,博士生15.33萬人,碩士生114.84萬人;另一組是《201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的數據,當年全國研究生招生61.14萬人,其中,博士生招生7.05萬人,碩士生招生54.09萬人。

1)

從2013年到2023年,10年時間,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翻了不止一番。研招人數暴增,主要原因還是“擴招”。由於“擴招”,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研究生文憑的價值則在不斷下降。當然,這不是否定“擴招”。應該講,“擴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爲是必要的。

首先,隨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繼續深造,追求更高的學歷;其次,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快速更新使得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專業化和高素質化,而研究生教育,能夠培養具有更高學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

必須要承認的是,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既爲社會輸送了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也爲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現在的社會競爭很激烈,想在職場中立足,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這些現實壓力,都推高了考研的熱度。

2)

雖然研究生擴招帶來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但也引發了培養質量是否會“注水”的擔憂。這種擔憂不能說沒有道理,確實有部分高校,因爲在校研究生人數增長過快,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緊張,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所以,爲了保障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我們應該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優化研究生招生制度,合理控制招生規模,提高選拔標準。

在優化招生制度的同時,通過提高招生門檻,選拔具有更高學術潛力和綜合素質的優秀學生。並優先支持基礎學科和急需學科的研究生招生和培養,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長遠發展需要。

第二、嚴把“過程關”

各高校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定期進行評估和調整。在學業考覈方面,應該通過定期的考試、論文和課題等方式進行嚴格的考覈。

第三、完善質量評估機制

充分發揮研究生教育教學委員會、校學術委員會、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等的督導作用,積極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行診斷式評估,形成立體質量監控體系。另外,要加大抽查比例,用好抽檢結果,建立導師招生預警機制,對出現不合格學位論文的學院和指導教師進行約談和處理。

第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和人才培養,使研究生能夠接觸到實際產業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第五、加強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

通過相關會議、活動、講座及課程教學等路徑,對全體研究生進行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瞭解就業市場、提高求職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將繼續呈現增長態勢。在此背景下,如何確保培養質量不打折扣,無疑是對培養單位及相關部門智慧的一大考驗。

今日話題:你參加過研究生考試嗎?當年的考研成績怎麼樣?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