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太遠!日本首富在中國瘋狂關店優衣庫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

日本首富叫柳井正,他的公司叫迅銷集團,這個名字你可能聽着陌生,但他的品牌你一定知道,優衣庫。

前幾年柳井正意氣風發,說迅銷集團要在10年內營收達到10萬億日元。當時他們還不到2萬億日元。

日本首富爲啥敢這麼說呢?

這裡面重要的砝碼,就是指望優衣庫的第二大市場——中國,當時優衣庫在中國有幾百家店,柳井正說,他計劃每年增加80個店,最後要在中國做到3000家店,有這些店做保障,10萬億日元的目標可能還需要時間,但“2024年達到5萬億日元的營收目標的道路清晰可見”。

首富的調門很高,但是現實卻有點打臉。

這兩天,迅銷集團發佈了前三財季的業績:

營收2.37萬億日元(約合108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4%;經營溢利4018億日元,同比增長21.5%,純利3128億日元,同比增長31.2%。

3個季度2.37萬億,還沒到5萬億目標的一半,全年預計,也就3萬億日元。

爲啥沒有達到預期呢?細看一下,日本、歐洲、美國和東南亞市場表現還是不錯,唯獨中國大陸市場真不太行。

優衣庫大中華區CEO說,中國內地市場“收入下降、利潤大幅下滑”。

“924間門店中,150家銷售低迷”。

這個比例不小,咋辦呢?

他們計劃關店。

優衣庫,是著名的“消費降級”品牌,上過很多教科書。

消費降級,對於快消品來講,其實是一個機遇。

柳井正咋成首富的呢?

在某種程度上講,日本失去的30年,造就了優衣庫的成功。

1984年,優衣庫開了第一家門店,之後不久,日本的經濟陷入通縮。低慾望社會,結果優衣庫活得挺好,主要是因爲便宜。

優衣庫就是靠平價佔領市場,爲此,柳井正還擔了罵名,有日本人說,正是優衣庫的低價,讓日本長期停留在通縮陰影中。

2002年,優衣庫進入中國,那時候都在猜,中國沒有通縮,大家也有信心,平價的優衣庫能在中國生根落地嗎?

結果,便宜的東西誰不喜歡啊,能用低價買到“大牌”款式,不少人把優衣庫當做大牌平替,一些基本款,更是牢牢抓住消費者的心。

同樣是日本品牌,平價的優衣庫,就比“輕奢”的MUJI賣得好得多。

優衣庫,一度是性價比的典型代表。

在問答平臺,“如何把優衣庫穿出年薪百萬感”,有上千萬次的瀏覽,而在不少消費者眼中,優衣庫甚至被是被低估的。

現在,還是消費降級,優衣庫卻不靈了。

這是爲啥呢?原因很簡單。

1、大家不是追求性價比,而是在追求極致性價比;

2、產業鏈瘋狂內卷,低價、超低價服裝成了潮流;

3、在一片內卷的背景下,優衣庫還悄悄漲價了,逐漸讓人感到“高攀不起”了。

迅銷曾多次想調價來着,但是,迫於壓力,還是沒咋變化,但是到了2022年,優衣庫就開始真正提價了。

沒辦法,成本上漲,匯率貶值,雙重壓力,確實有點扛不住。

那時候,日本企業倆選擇:要麼自己消化成本,要麼漲價。結果,很快,大家都挨不住了,不少都靠漲價來求生。

漲價潮雖然發生在日本本土,但是對於海外市場,也難免波及,價格也就一路上漲。

而到了中國市場,這個話題就變成了,“月薪2萬,買不起優衣庫”。

這個時候,同質量產品,可以買更便宜的,同價位的產品,可以買質量更好的,優衣庫不再是首選。

當然,除了材料成本和匯率外,其實中國消費者也在爲日本人漲工資買單。

2023年開始,優衣庫就開始給日本員工漲薪,起薪變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000元),漲薪幅度達到40%。

漲薪的覆蓋範圍很大,當然中國市場員工,後來也漲薪了,但是幅度只有28%,遠低於日本本土。

而這兩年,日本社會的整體加薪幅度,也創下了歷年新高,而未來,依然有漲薪計劃。

人工成本,仍然是高額成本之一。

也就是說,未來,可能優衣庫會越來越貴。

當然了,這幾年日本的迷之操作,也確實拉低了中國人對日本產品的好感度,而優衣庫作爲日本品牌,自然也是難免會被波及。

日本首富,在中國的路也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