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寒冬易猝死行爲 醫:洗澡溫差超過5度最危險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盤點10大寒冬易猝死行爲,其中第1名是「洗澡前後溫差超過5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冬最強寒流報到,8日部分縣市甚至有持續10度左右或6度以下氣溫發生機率,預計將一路凍到下週一清晨。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盤點10大寒冬易猝死行爲,其中第1名是「洗澡前後溫差超過5度」,即便是健康的人,也有4倍急性腦中風風險,不可不慎。
醫師洪永祥先前在個人粉專表示,依國內研究數據顯示,在溫度24度的基準下,每下降1度,臺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會上升2.6%,而地處更南緯度、對氣溫變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會上升4%。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他並列出在寒冬中容易引發猝死的10大超危險行爲如下,以供民衆參考:
在寒冬中,很多癮君子會在戶外點菸來取暖,然而,菸草中含數百種有毒化學物質和化合物,以及各種的致癌物和輔助致癌物質。其中一氧化碳會取代血液中的氧氣跟紅血球的結合能力,使身體細胞獲得的氧氣量減少;尼古丁使血管收縮,心跳加速,並增加血液循環系統的負擔;焦油刺激並破壞細胞,對身體的細胞造成影響。另外,吸入忽冷忽熱的溫差與有毒刺激氣體,更容易造成支氣管的不正常收縮,導致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發作,容易來不及送醫就呼吸衰竭死亡。
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加上酒精麻醉感覺,降低體溫感知力,尤其是在寒冷環境下容易因低體溫猝死。另外,若是喝到斷片,更易增加冬天猝死風險,千萬不可輕忽。
有研究發現,把棉被蓋滿頭睡覺對於失眠者更容易進入睡眠,但此動作要非常小心,尤其是家中有小嬰兒、臥牀失智無法表達或自由翻身踢被子的長者,有可能因此壓迫到呼吸道,導致窒息悲劇發生。建議天氣再怎麼冷,睡覺蓋被還是要留呼吸的空間,不要蓋到鼻子以上。
入睡後人體代謝減慢,體溫降低,很多遊民或深夜戶外活動者,本身就無攝取足夠熱量,一旦沒有足夠的保暖設備,露宿在外便特別容易因低體溫喪命。
人體是恆溫動物,短時間的處在低溫環境,會藉由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增加代謝產熱並收縮表皮血管減少熱量流失,但是若長時間穿着單薄從事戶外靜態活動,身體產熱不足,不知不覺中可能導致低體溫引發猝死的風險。
一到寒冬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身體往往會自動會攝取更多高熱量的食物。當晚餐時攝入過多高油鹽糖的食物,不但容易造成慢性病長者的血糖、血壓飆高失控,心臟負荷加大,一到半夜更會頻繁上廁所。冬夜長者離開溫暖被窩瞬間進入寒冷室溫,溫差過大,若沒做足保暖的功夫,就恐發生憾事。因此,在寒冬還是要健康適量飲食,長者房間可多增加暖氣設備或穿保暖長褲入睡,以減少半夜起牀入廁的溫差。
寒冬大家習慣把門窗緊閉,每年冬天經常傳出整家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的悲劇。若是把瓦斯熱水器裝在室內,或安裝在後陽臺,但後陽臺有裝對外密閉窗,一旦瓦斯燃燒不完全,一氧化碳排不出去,就會發生中毒悲劇。建議熱水器不要裝室內,若裝後陽臺,則務必要保持後陽臺對外通風。
很多長者習慣清晨運動或爬山,即使寒冷冬天依舊風雨無阻,殊不知冬天清晨是溫度最低的時候,血壓容易上升,加上寒冷刺激、運動負荷增加交感神經的興奮,容易增加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建議長者寒流來在室內運動即可,不要外出劇烈運動傷了健康。
很多的猝死還是有徵兆的,如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可能出自於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臟缺氧等。不過,卻有許多人會將這些症狀歸因於天氣過冷或疲勞,而早早上牀睡覺,結果就半夜猝死,一覺不醒。建議睡前若出現任何異常不適,務必告知家人,並密切觀察,若沒有改善,就該儘快就醫。
當溫差愈大,死亡率越高。研究發現,從溫差大於5度以上開始,越來越危險,如心因性猝死、腦血管阻塞疾病等。即使是健康、沒任何病史者,在溫差超過5度的環境下,也有4倍風險會急性腦中風。建議洗澡前可先將室內暖氣打開5分鐘,或是浴室可裝置頂式的保暖設備,讓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澡再穿上衣服的這段時間,溫差不至於過大。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