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還不起,卻花5億元買33套豪宅,恆大的債主們太慘了

好消息是,恆大汽車終於要還錢了!壞消息是,10萬還700元!

7月7日,某信息公司披露了恆大汽車的清償方案,內容之炸裂讓人不禁擔憂是否會“血本無歸”。

雪上加霜的是,7月8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公示,恆大汽車一塊近44萬平方米的土地將被無償收回,原因是從2021年閒置到了2025年。

恆大汽車原本打算賣地換錢以還債,這樣看來還債之日更是“遙遙無期”。

而最痛苦的要算恆大汽車的上游供貨商們,如果債務無法追回,很多企業的日子將十分難熬。

而更令人氣憤的是,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的前妻丁玉梅,居然在倫敦花費5.27億港元購入33套豪宅。

真是完全不顧及其他人的死活。

當年恆大汽車“買買買”瘋狂圈地套現,讓其成爲“大地主”的背後,是一羣人的合力託舉。

可如今如果清償失敗,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

繼恆大破產1年半後,恆大新能源汽車也終於扛不住了。

2025年6月,恆大汽車重整計劃獲得批准。

7月7日,某信息公司披露了恆大汽車具體的重整清償內容。

有財產擔保債權、建設工程款、稅款、職工工資會在3個月內優先全部還清。但普通債權清還比例就非常低,其中60萬以下的部分全部還清,超出60萬的部分只能還0.7%。

也就是說,如果欠款爲1000萬,那麼恆大汽車只還66.58萬元。

但普通債權在恆大汽車總債務中佔比高達80%,大約100億元。如果超出60萬的部分清償率不足1%,那麼很多供應商將面臨血本無歸的絕境。

那麼,面對恆大汽車資金鍊斷裂的局面,這些清償資金又是從哪獲得呢?

據悉,最主要的就是來自恆大汽車所擁有的幾塊地。

其中,其在南沙區有面積爲81.88萬平方米和39.73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

這些用地原計劃用於整車生產基地建設,但是長期處於閒置狀態,目前是清償債務的核心資產。

此外,從2024年開始,恆大汽車多次尋找投資人或者嘗試出售部分資產以籌集資金。

但實際上,恆大汽車想通過買賣土地資源用於清償債務還是比較難的。

因爲恆大的土地多爲工業用地,用途限定爲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產業。

這類產業對買家的產業匹配度要求極高,接手方僅限於車企或大型製造業等企業,遠不如住宅或商業用地的客羣範圍廣泛。

而且恆大拿地時承諾了投資強度,比如不低於4500元/平方米;投產時間,比如30個月內建成;還有稅收貢獻,如果無法履行,政府有權收回土地,這無形中給新買家增加了交易風險。

同時投資人也並不好找。

因爲恆大汽車的債務問題錯綜複雜,投資人也不願意接手一堆爛賬和爛事。

所以恆大汽車的清償之路並不好走,清償能否順利兌現,恐怕還需要漫長的等待。

恆大汽車認爲造新能源車很容易,它只需要把全球最好的發動機、電池、底盤買來拼在一起,就能造出比特斯拉還先進的新能源汽車。

於是,2019年起,恆大開啓了瘋狂採買模式,收購了德國的電驅動系統、瑞典的薩博技術等多個國家的先進技術,快速拼湊出了“全產業鏈”。

其又控股了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並與國外的一些全球頂級汽車工程公司合作,搭建出了“世界級供應鏈”。

恆大汽車就是通過花錢買技術的模式,與全球206家汽車龍頭企業合作完成了“技術拼湊”。

同時2019年3月,其承諾三年內將實現年產50萬-100萬輛車的“超級工廠”的建設。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車”,它的興趣點還是在“地”。

一個月後,恆大汽車拿下了廣州南沙區86萬平方米的地,2020年,又拿下43.7萬平方米工業用地,加上之前購得的39.73萬平方米的地,其在南沙的項目用地面積達到了170萬平方米。

並且恆大汽車的圈地行爲並沒有止於此,在全國依舊瘋狂買地。其在瀋陽、鄭州、上海等地以造車名義圈地,僅鄭州就有14宗地塊。

但其購得的土地大部分卻處於閒置狀態,並沒有投入實際生產中。

終於,恆大汽車這種瘋狂掃貨的行爲被迫終止了。

2021年,恆大集團債務危機的爆發,汽車板塊也受到了波及,其股價全年跌幅達88.34%。

母公司出事後,恆大汽車因資金不足導致與供應商的糾紛多次發生。

2022年,恆馳5在沒有解決供應鏈問題的情況下強行上市。結果首批車輛被披露車機屏幕文字重疊、剎車異響、輔助駕駛功能無法使用、電池續航虛標、充電異常等故障,大家評價它是一個半成品。

除了質量問題以外,恆大汽車的產能也嚴重跟不上,距離當初誇下海口年產50萬-100萬輛車的目標的零頭都不到。比如2023年,僅交付了1389輛車。

而且在喪失母公司的保護,甚至還被牽連的情況下,恆大汽車命懸一線。

截至2023年末,恆大汽車總負債高達725.43億元。

2025年6月,恆大汽車的重整計劃被廣州中院裁定批准。

2025年7月,其位於南沙區的一塊43.7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因爲從2021年閒置到了2025年,故被政府依法無償收回了。

真是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

而恆大汽車破產的根本原因在於將地產行業的運營模式,套用到汽車產業的經營之道中。

恆大汽車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圈地,表面打着造車旗號,實際上是憑藉土地來融資,土地抵押套現纔是其核心目的。

例如,南沙85.8萬㎡工業用地被抵押給廣州農商行,套現35億元,這些資金並未投入造車,而是用於緩解恆大集團的資金危機。

結果這一模式導致很多土地閒置,最終促使政府無償回收,而最初買地的鉅額資金也付諸東流。

除了全國盲目擴張,大範圍圈地以外,不重視自主研發,研發投入佔比不足20%,從而導致技術薄弱,也是恆大汽車破產的主要因素。

恆大汽車從一開始就依賴“買買買”的模式,購買了全球各種先進的發動機、電池、底盤等技術和部件,但沒有能力整合這些技術,導致汽車質量頻頻出現問題,從而失去了市場信任度。

並且,新能源車企要想正常運營,就需要大量的資金來輸血,而融資能力就決定了它們的生存與發展。

但從2024年起,恆大汽車因無法支付審計費用導致年報“難產”,港股自2025年4月1日起無限期停牌,這就導致恆大汽車失去了造血能力。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零部件供應商立刻停止供貨,並開始追討貨款;一些授權維修站也終止合作,售後服務網絡快速瓦解,市場信任隨之崩塌。

而最坑的是,來自母公司恆大集團危機的傳導。

2019年恆大集團宣稱“3年投450億造車”,但2021年母公司債務危機爆發後,資金輸血中斷。汽車板塊不僅未獲支持,反而因土地抵押成爲集團套現工具,加劇雙向失血。

目前恆大汽車的債務清償已進入執行階段,但其清償方案面臨資金來源匱乏、資產處置遇阻,以及投資人和接盤企業難找的局面的困境。

所以,工程款、擔保債權、稅款和職工工資存在一定清償的可能性,但普通債權人和上游供貨商最後就有可能血本無歸。

恆大汽車從全球野心到重整執行,本質上就是一場資本的鬧劇。

它用千億的虧損和無數債權人的血淚爲大家敲響了警鐘,過度的資本化以及過分迷信大客戶,終將迎來反噬。

參考資料:

1.鈦媒體:《“催收第一股”追債恆大汽車:紙面清償2119萬,難填主業“深坑”》

2.大貓財經Pro《44萬㎡土地被回收!恆大汽車誰會接盤?》

3.中華網《欠100萬還7000塊?恆大汽車重整計劃曝光,終極清算血本無歸的結局》

4.澎湃新聞《認定爲閒置土地,恆大汽車廣州南沙區43.7萬平方米土地被政府收回》

作者:九思

編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