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災後復原還花錢宣傳!」高市議員轟環境部濫用廣告預算
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白喬茵今(10)日開轟環境部,拿納稅錢搞自我行銷,卻對攸關民衆生命的防災資訊吝於投放廣告。(摘自白喬茵臉書)
「做災後復原還要花錢宣傳自己很認真?」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白喬茵今(10)日開轟環境部,拿納稅錢搞自我行銷,卻對攸關民衆生命的防災資訊吝於投放廣告,環境部長彭啓明還親自按贊宣傳文,根本是把政府職責當作政績包裝。
白喬茵指出,她意外被環境部的廣告觸及,點進去發現竟是在宣傳「環境部與地方環保局全力投入復原工作」,讓她看得滿頭問號。全力協助恢復家園本來就是政府的災後職責,「爲什麼連『我有在幫你做事』都需要花人民的納稅錢來宣傳?」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環境部長本人還特地來按贊這則宣傳文。
然而,白喬茵發現,7月5日發佈的「丹娜絲來襲,防颱工作這樣做」這種極具公共性與實用價值的貼文,卻沒有下廣告提前讓民衆學習預防,凸顯政府宣傳優先順序的錯亂。
經白喬茵檢視,環境部7月共發佈24篇貼文,其中高達12篇花錢下廣告,但這些貼文的互動數據卻未見明顯提升,也沒有獲得更多民衆關注,廣告效益堪憂。
白喬茵指出,政府機關的廣告預算應該用在刀口上,尤其環境部身負公共安全與環境責任,合理的廣告用途應該包括:重大空污時即時通報提醒民衆防護、颱風將至時廣泛推播防災訊息、政策變動如資源回收新規讓民衆清楚瞭解,以及節能減碳新做法提供實用資訊等。
「民衆想知道的你不宣傳、只會宣傳自己沒閒着」,白喬茵痛批,難怪中央政府時常表示財政困難、資源有限,因爲在花錢之前根本沒有盤點過效益值與必要性,更難怪社會大衆對政府機關的宣傳費百般質疑、喪失信心。
白喬茵呼籲,不只環境部,所有政府部門都應該重新思考廣告內容的選擇,也需要調整受衆設定策略,「不是手上有預算就狂花,花完了再來怪立委不給錢,鼓吹支持大罷免」。她強調,政府部門應該把有限的宣傳資源用在真正對民衆有益的公共服務訊息上,而非自我宣傳的政績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