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健《玻璃之心》想說什麼?「看完10集最大遺憾」OST直接加歌單

文/潘慧中

「天才的聲音會讓凡人陷入不幸。」

《玻璃之心》整個故事持續以這句話來烘托男主角多麼有才華,但中心主旨也是要證明這個想法是錯的。男主角同父異母的弟弟早就看清,所以才這麼說:要麼毀了他的聲音,要麼自己被毀。環視男主角身邊的人,從之前的男夥伴、女經紀人到後來的女主角,皆一度落入不幸的泥淖,但看到最後會知道編劇想說的是,在渴望追上那些走得快的人之前,更重要的是深信自己的節奏也值得被聽見。一旦種下這個信念,你就不再圍繞着那些人轉動,而是回到「自己是誰」的中心。

▲《玻璃之心》是佐藤健第一部升格爲製作人的作品。(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jp)

這部劇想傳達的,不只是天才與凡人之間的差別,而是當你身處他人的光芒之下,能否仍然看見自己的價值,而不被他人的光芒吞沒。所謂「做自己」,一點也不像勵志作家所說的正向積極,而是要有勇氣面對自己內在的混沌與拉扯——你要擁抱陽光,也要接受被陰影覆蓋;你要體會雀躍,也要學會安放失落。在劇中,那些一度陷入不幸的角色,在音樂的帶領下慢慢理解了這一點:只有誠實地做自己,纔有機會同時成就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我喜歡編劇想傳達的這個精神,也喜歡這部作品藉由音樂推動劇情的方式,但遺憾的是每條支線都沒有特別花心思打磨核心概念,反而經常丟出一些語意漂浮、難以落地的臺詞,或是女經紀人出於嫉妒一直對女主角講大量尖銳的話,中間穿插鍵盤手愛上女主角,但發現男主角的心意後假裝不喜歡的劇情,帶出男主角生病的轉折後,前夥伴還是不停發飆撂狠話,導致故事到最後長得很破碎,像是少了某種凝聚力,把所有角色與故事核心串起來的那種凝聚力。

▲▼《玻璃之心》劇情有可惜之處。(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jp)

男主角和同父異母的弟弟這條支線(沒錯還有這條支線)相較之下敘述得完整多了。從弟弟的視角出發,回憶媽媽不滿他彈琴技巧從小就不如哥哥,被鋼琴壓傷手指從此不彈,但並沒有因此放棄音樂,反而相信自己的歌聲闖出另一條路,中間爲女粉絲擋刀(而且他記得女粉絲每場演唱會都會參加這一點我還看到泛淚),住院後,兄弟倆終於在病榻前說開和解,到合體唱歌。這一整段不難看出編劇其實有說故事的能力,同時有貼着核心概念在寫,但其他角色的人物設定卻跟不上一樣的腳步,這點非常可惜。

▲《玻璃之心》兄弟線相較描述得完整多了。(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jp)

若能將兄弟線的敘事力度擴展至其他角色的轉折與掙扎,《玻璃之心》便不只是在講天才不想覆蓋別人光芒、不想只聽見一種完美音樂的故事,更能成爲一部描繪人性、共鳴深刻的羣體成長作品,讓觀衆在其中照出自己的影子。

雖然劇情力不從心,但做爲佐藤健第一部升格爲製作人的作品,我認爲可以看出除了演員本業外,他對於音樂與表演的高度野心。光是2019年決定將《玻璃之心》影像化後,他就開始練琴,開拍時全程親自演奏,甚至以一場大型演唱會做爲最終章,讓所有角色的聲音交會於同一個舞臺,每個人都能坦然聽見自己的聲音,也讓反覆出現的臺詞「天才的聲音會讓凡人陷入不幸」有了另一層意義,這份投入就值得獲得讚賞。

「音樂不在於技巧高低,音樂在於發現自己內心正在發生的事,你必須徹底面對自己,把一切都坦率地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動別人的心。」

▲▼《玻璃之心》結局直接開演唱會。(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jp)

筆者爲《ETtoday星光雲》編輯,以上言論爲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