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優“高速+”融合文章
近期,記者走進G30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新疆段沿線部分市縣,發現高速公路早已超越交通功能,許多地方因路而興,許多產業因路而旺,許多企業因路而活,許多羣衆因路而富。這背後,是當地不僅將高速公路視爲通道,還將高速公路看成風景串聯線、產業發展線、區域融合線,走好走穩“高速+”融合發展之路。
新疆文化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但短板是主要景區間相距較遠,旅行時間多是消耗在路上。着眼於推動“高速+旅遊”融合發展,新疆一方面注重在沿線佈局景點,另一方面讓高速公路串聯景點,巧妙地將特色旅遊景點串聯成線、編織成面,使公路線成爲風景線。
另外,注重依託高速公路,暢通交通“毛細血管”,激活景區微循環,是新疆推動“高速+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做法。比如G30高速公路沿線的賽里木湖景區,景區內交通設施曾難以滿足旅遊高峰期通行需求,也制約了景區發展。爲此,當地建設東門互通立交、改造環湖公路,並完善與G30高速公路的聯繫,在強化引流能力的同時,提升了遊客體驗。
在地域遼闊、“三山夾兩盆”的新疆,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年來,新疆綜合交通網絡不斷健全,爲更好發揮高速公路帶動作用,重點沿線城市、產業園區依託高速公路並結合鐵路、航空港等打造物流樞紐,取得了交通改善與產業發展的良好效果。吐魯番立足發揮G30高速公路和鐵路、航線等優勢,佈局“高速+物流”融合發展,有力帶動了葡萄等特色產業擴容升級。
除了“高速+旅遊”“高速+物流”,新疆在“高速+園區”“高速+市場”“高速+產業”等方面也亮點頻現。同時,從新疆等地的實踐看,走穩“高速+”融合發展之路,還需注重把握好關鍵環節,歸納起來主要有三方面,即“打底子”“開口子”“搭臺子”。
“打底子”就是堅持科學規劃,築牢走穩“高速+”融合發展之路的根基。高速公路沿線一般分佈着多個地州市、縣市區,串聯起多個行政區域,這就需要在更高層面統籌佈局,沿線各地需着眼全局、加強協調聯動,防止景點、園區、項目同質化,實施差異化發展。
“開口子”就是在確保交通運輸安全的前提下,在部分路段謀劃高速公路“開口子”項目。在一些區域,高速公路雖近在咫尺,卻無法直接上路,駕車往往需要繞行數十公里才能駛入高速公路,成爲發展“痛點”。如果在沿線有條件的地方“開口子”,讓高速公路鏈接更多景區、園區和企業,就能讓高速公路更好服務和帶動沿線區域發展。
“搭臺子”就是充分挖掘和釋放高速公路平臺功能和潛力,利用好高速公路服務區“展示窗”功能,優化提升部分服務區軟硬件設施,拓寬沿線特色產品、文創產品銷售渠道,豐富演藝經濟、休閒經濟等業態,激發消費潛力;還可將公路服務嵌入旅遊服務中,讓遊客出行更順、旅遊體驗更佳,實現出行與旅遊無縫銜接。(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