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女孩》多倫多首映千席售罄 導演鄒時擎曝選角秘辛
導演鄒時擎(左起)率演員葉子綺及馬士媛出席多倫多國際影展放映。(NETFLIX提供)
代表臺灣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臺灣電影《左撇子女孩》,9月6日、8日在多倫多影展舉行北美首映,兩場共近千座位全數售罄更獲得一致好評。導演鄒時擎又驚喜又感動,更感性表示:「觀衆在所有該笑的地方都笑了,在所有意想不到的地方也露出驚訝的反應,這讓我非常開心,因爲觀衆『懂了』。」
一同出席影展映後的演員馬士媛及葉子綺(Nina)都是首次在電影中擔綱主角,也讓觀衆非常好奇導演如何選角,鄒時擎不諱言演員相當難找,葉子綺是從超過百人的海選中脫穎而出,而馬士媛則是她從IG上找到的演員,馬士媛對此也笑說:「一開始收到私訊還以爲是假帳號呢!」
首次演出電影的馬士媛面對國際影展觀衆的提問態度輕鬆自若,她透露拍攝前,她和Nina都將角色融入生活之中,「我會跟Nina一起討論,她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慣,甚至是角色應該會喜歡什麼樣的手機殼,很多事情都是很自然的發生,我覺得這要歸功於導演的選角,她先在我們身上找到了一些跟角色相同的特質和樣貌,所以我們一到現場都是準備好了的狀態。」
9歲的葉子綺面對500位觀衆提問的大場面毫不緊張。(光年映畫提供)
現年9歲的Nina被問到演出感想,她笑說:「因爲我那時候大概6歲,現在已經快9歲了。我覺得如果再回去演,可能會和當時的自己差距太大。」早熟的迴應引得全場觀衆大笑,也讓鄒時擎笑說:「光聽她說話就能感覺得到,Nina已經準備好要去好萊塢了。」
擔任本片製片人、共同編劇及剪接的西恩貝克接受權威影視媒體《Deadline》訪問時也稱:「時擎的選角非常出色,演員呈現出來的樣貌,正是我心中所想像的角色模樣。特別是馬士媛,剪輯她的片段真的很愉快,因爲每一個鏡頭裡,她都展現出極爲穩定且充滿張力的表演,而且每一次詮釋都略有不同。以新人來說,她的表演方法和自信都已經非常成熟,讓人看了覺得很驚豔。」
《左撇子女孩》由臺灣、法國、美國與英國共制,述說母女三口爲求生計到臺北夜市擺攤,卻在一連串的意外與驚喜下,讓他們在生活的碰撞中重新面對家庭的課題。本片用心打磨逾25年。鄒時擎回憶,最初的雛形是2001年,她與老搭檔、奧斯卡導演西恩貝克一同回到她生長的故鄉臺北做田野調查。
當時拍攝了短版的前導片和劇照,但這樣全中文的故事卻未能找到資金,兩人也只能暫時擱置。回到美國後,他們繼續進行包括《外賣》、《火紅大箭男》、《夜晚還年輕》、《歡迎光臨奇幻城堡》等作品,因爲接連被國際影展肯定,他們也期待有機會再接續《左撇子女孩》的拍攝。
2010年,鄒時擎和西恩貝克重返臺北,花上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再次嘗試,深入研究夜市、檳榔攤等臺灣特色,這時他們已有先前作品的背書,終於在法國找到願意協助募資的製作方Le Pacte。而2022年,電影正式在臺北通化夜市拍攝,一開始有不少人勸退鄒時擎,認爲要拍夜市必須搭景,但她始終不願妥協。甚至拍攝的第一天還因爲太多人圍觀,只能作罷。但團隊不屈不撓,加上導演誠心與夜市攤商溝通與協調,最終如願完成這個曾被視爲是不可能的任務的拍攝。
鄒時擎相信,就是因爲有這些堅持,才能將最原汁原味的夜市聲光與人情味搬上了國際大銀幕,讓從未到過臺北的觀衆,在戲院的魔力下,也能享受一場沈浸式的臺灣夜市體驗。
鄒時擎如今可以驕傲的表示:「夜市不是隻是一個場景,它也是一個角色,觀衆才能透過小女孩的視角,穿梭在其中,並身歷情境感受那些色彩和聲響。」也在衆多海外媒體的採訪中透露,希望透過電影溫馨幽默的故事,不僅能讓觀衆有一場視覺上的娛樂饗宴,更能因此多加認識她美麗的家鄉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