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潘鬆帶抑鬱逝 親人討公道
教師作家潘鬆帶4月18日辭世,享壽91歲。(潘罡提供/馮惠宜彰化傳真)
曾出版《熙攘之間》、《黑白道臺灣》等長篇小說的教師作家潘鬆帶日前過世,家人整理遺物發現他於1980年代向教育部陳情當時彰化縣1項教學實驗諸多弊端,雖造福全縣國小師生,卻被縣府以「越級報告」記申誡,致抑鬱難平、黯然退休。家屬認爲當時縣府懲處失當,彰化縣教育處28日表示,正蒐集更多資料,再做適當協助。
潘鬆帶4月18日過世、享耆壽91歲,5月1日於彰化田尾潘宅舉行告別式。潘鬆帶長子、現任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主任潘罡指出,依相關資料,1982年因1位高官推崇論語,認爲要更普及教育端正德性,彰化縣政府開始爲期6年的「論語教學實驗」。
潘罡從父親遺物發現,當年縣府編訂的相關教學參考資料售價比教科書昂貴,委由廠商推出各種教學器具也要師生自費購買;且評鑑方式中,上課與評鑑佔三分之一以上正常學科教學時間,教材內容對小學生而言太過深奧,師生苦不堪言。
潘鬆帶1986年2月具名寫信向時任教育部長李煥陳情,經省教育廳調查後終於取消該教學實驗,造福全縣國小師生,卻遭彰化縣府以「越級報告」記申誡,因此黯然退休、離開熱愛的教學工作。
潘罡認爲父親只是教師、非公務員也沒有行政職,何來不循行政體系、越級報告?該懲處明顯故意報復,盼現在的縣府還逝者公道。他強調,父親關心教育、正直建言卻遭報復性懲處,檢視父親保留的相關文件,感受到父親的委屈難平,盼爲政者應慎用獎懲權,記取教訓、別再讓正直的人受委屈。
彰化縣教育處表示,該案發生於戒嚴時期,潘向教育部陳情後,被依越級報告交由縣府處置,當時所作處分系屬允適,至於子女期待能及時平反,待蒐集更多資料後予以適當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