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杯”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上演精彩角逐

原標題:“遵義杯”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上演精彩角逐(引題)

汲取紅色力量 夯實足球基礎(主題)

中國體育報記者 顧寧

午後的陽光把遵義市體育運動學校的草坪曬得發燙,作爲2025“遵義杯”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的賽場之一,這裡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對決。這不僅是一場足球技藝的比拼,更是一次全國青少年足球愛好者在綠茵場上以球會友、切磋共進、綻放青春的盛會。今年的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國13個省市、122支隊伍的2000多名少年,他們將在這裡進行500餘場精彩角逐。

本次賽事設置了U7混合、U8混合、U9男子、U10男子、U11男子、U12男子、U12女子、U14男子8個組別,同時採用“職業俱樂部梯隊+校園足球隊+青訓機構”的多元參賽模式,旨在搭建一個全國性的青少年足球交流平臺,促進不同背景的青少年球員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不僅如此,今年的賽制靈活且注重實效,前期小組循環賽後設淘汰賽,五人制每日兩賽,十一人制每日一賽,空閒場地開放友誼賽,4處場館更是保障了參賽隊員們的充分交流。

“遵義杯”足球賽歷經三屆成長,已經從地方賽事“成長”爲兼具規模與特色的全國性青少年足球盛會。遵義市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在規模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首年16支隊伍320人,增至如今122支代表隊2000餘名運動員,吸引全國青訓機構、校園隊伍及北京國安、上海申花等職業梯隊參賽,形成職業與非職業隊伍同臺競技的格局,助推整體水平提升。其次‘體育+’效應顯著,家長觀賽熱情高漲,上海、重慶等地家長常自費陪同,帶動避暑、旅遊消費,遵義憑藉涼爽氣候與鄰近重慶的區位優勢,成爲賽事與休閒結合的優選地。”

“我們已連續三年參賽,坐了兩天的車纔來到這裡,儘管路途遙遠,但大家熱情高漲。比賽的輸贏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更看重在高水平對抗過程中的成長。期待明年再帶隊伍參賽。”雲南怒江代表隊領隊羅豔福道出了衆多外省市參賽隊伍的心聲。深圳新鵬城翠園U11隊主教練吳勇傑也表示,貴州涼爽的氣候有助於隊員們在場上更好地發揮水平。“我們希望通過比賽檢驗訓練成果,交流青訓理念和經驗,這對隊員和教練都是難得的鍛鍊機會。”

“我們遵義本地隊伍多以校隊爲基礎,依託校園足球開展較好的學校,吸納其他學校頂尖球員組建隊伍,形成‘一校爲主、多校補充’的模式。”遵義晨曦足球俱樂部負責人陳曦介紹,此次他們有9支隊伍參賽,“像我們俱樂部,通過與學校資源互換深度合作,週中免費爲學校訓練、上課,週末利用學校場地開展梯隊訓練,既保障了校園足球普及,又夯實了青訓基礎,U7至U12各年齡段均有隊伍覆蓋,實現低齡段全面發展。”

陳曦認爲,比賽對遵義和貴州的隊伍更具意義。“本地的隊伍無需外出,即可與北京國安、根寶基地等高水平職業梯隊交鋒,通過高質量賽事積累經驗,可以彌補本地隊伍參賽機會少的短板。隊員們還能通過觀摩強手對決,直觀認知自身差距、明確提升方向。現場家長的高度參與也能形成熱烈氛圍,既能增強隊員的歸屬感與自豪感,家長的陪伴與帶動更成爲推動隊伍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時,本地隊伍以校隊身份代表遵義參賽,既展現校園足球成果,也成爲紅色文化與城市形象的傳播載體,在競技之外實現了體育與教育、文化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自首屆起,“遵義杯”就將紅色研學融入賽事。參賽隊員們會參觀遵義會議紀念館,觀看大型長征文化沉浸式演藝劇目《偉大轉折》,讓小球員在賽事之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悟革命歷史,汲取精神力量。

在《偉大轉折》演出現場,小運動員們跟隨劇情穿越時空。劇目以震撼的藝術手法再現了遵義會議上的思想交鋒與紅軍婁山關大捷的壯烈場景,讓“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史詩畫卷重現眼前。

“我今年11歲,在重慶新牌坊小學讀書。通過這次賽事中的研學板塊,我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卓越的領導力,是他們爲我們打下了今天幸福生活的基礎,我們要好好珍惜。”來自重慶市天才俱樂部的陳宇軒在參觀後感慨道。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配合講解員細緻的講解,將革命歷史具象化呈現。孩子們沿着“戰略轉移”到“偉大轉折”的脈絡,深刻體悟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與輝煌。紅軍街上,《遵義會議放光輝》《東方紅》等經典歌曲的旋律不時響起,幾代人的信仰在此刻交匯。

“這些7至14歲的小隊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是首次到訪遵義。”遵義市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在賽事間隙精心安排紅色研學課程,希望讓孩子們瞭解遵義的歷史故事,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來源: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