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稅收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綠色發展穩中向好

4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最新稅收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綠色發展穩中向好,呈現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速度加快、綠色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環保節能投入持續加大等多方面亮點。

一季度,全國綠色低碳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6%,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5個百分點;新辦企業戶數同比增長19.3%,較上年同期提高12.3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企業購進環保治理服務金額同比增長11%,其中,製造業購進金額同比增長16.5%,增長較快。節能、環保等綠色技術推廣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8.9%和17.6%,綠色治理投入呈快速增長態勢。

節能降耗成效較爲明顯。一季度,全國企業單位銷售收入耗電量同比下降2.4%,其中,工業企業在上年四季度同比下降1.2%的基礎上再下降5.5%,工業生產能耗強度持續下降。綠色低碳產業單位銷售收入耗電量同比下降9.4%,能耗強度下降明顯。“綠色發展關乎全局和長遠,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系列稅收數據表明,綠色發展理念正加速落實於經濟活動各環節各領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認爲,環保節能投入持續加大說明各方推動綠色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持續加強。在很多行業領域,綠色轉型已經從“被動應對”轉變爲“主動抉擇”,這種內生動力將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產生更強推動作用。

爲推動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系列政策精準發力。“我國目前已逐步構建起以環境保護稅爲主體,以資源稅爲重點,以耕地佔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消費稅等稅種爲輔助,並以其他稅費優惠政策爲補充的‘多稅共治’‘多策組合’的綠色稅收體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表示,系列政策在資源開採、生產、流通、排放等多環節發揮着抑制企業耗能與排污水平、鼓勵企業節能減排的“雙向驅動”作用,爲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相關改革深入推進,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自2024年12月1日起,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樊勇表示,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可有效運用稅收槓桿調節企業用水方式,鼓勵企業通過節水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用水效率。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瞭解到,從水資源稅改革首個徵期情況看,稅費順利轉換,徵管平穩有序。全國共實現水資源稅收入34億元,其中新試點的21個省份收入15.5億元,剔除水力發電季節性變化等因素,月均水資源稅收入較改革前的月均水資源費收入增長13%;新試點地區水資源稅申報戶數達8.7萬戶,較改革前水資源費繳費戶數增長18%,有效促進納稅人節約用水、壓采地下水和改變不合理用水需求。“這項試點在全國實施,在基本沒有增加終端正常生活生產用水負擔的同時,增強了居民和企業節約用水意識,社會反映良好。”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張巍說。

據瞭解,稅務總局近日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全國工商聯印發通知,共同開展2025年助力小微經營主體發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將“深化政策引導,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爲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各地稅務部門將充分發揮多稅共治、多策組合的綠色稅制體系正向激勵作用,落實好支持環境保護、促進節能環保、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推動低碳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費優惠政策,引導小微經營主體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於生產經營全過程。

此外,各地稅務、財政、水利等部門,將聯合開展水資源稅改革專題活動,鼓勵小微經營主體通過節水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用水效率,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國家稅務總局財產行爲稅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持續優化稅費服務舉措,充分釋放稅費優惠政策紅利,積極發揮稅收調節引導作用,爲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