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雲跡」CTO應甫臣,商用服務機器人應“解放人力”而非“替代人力”
作者|常敏瀟
編輯|邱曉芬
「雲跡科技」自主研發的複合多態機器人(Composite Polymorphic Robots)“UP”,通過“靈活”運用多模態大模型、具身智能以及新型傳感器融合、自適應控制技術與執行系統,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需求和完成工作任務。
“在新品開發中,「雲跡科技」在端側算力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公司通過與國內知名芯片公司合作,共同研發端側算力。這讓手機端算力技術運用到商用服務機器人當中,並讓成本控制在相對理想的範圍內。”雲跡科技CTO 應甫臣解釋道。
具身智能在商用服務機器人中的應用,不僅需要端側算力作爲基礎,還需要機器人具備很強的通訊能力。對於單體機器人而言,需要通過通訊建立與外界(如電話、智能設備等)以及雲端進行狀態監控、診斷和升級。
複合多態機器人軟硬件技術密集,突出特點是自我行爲優化的架構設計,允許機器人行爲的輸出存在一定的“活性”,使機器人在行爲穩定性和行爲探索能力上獲得更大的平衡。
「雲跡科技」供圖
在電梯等更復雜的應用場景中,機器人能夠正常運行對通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要同時保障機器人精準的感知和穩定可靠的決策執行並不容易。
談及機器人保持通訊穩定性的難度,CTO 應甫臣表示,“對人類而言,信號不好時還能不依賴手機完成工作,但對於完全依賴數字化的機器人而言,穩定的通訊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弱網或離網狀態下,機器人仍需保證完成任務的穩定性。”
爲此,「雲跡科技」給出了分體調度羣體智能的解決方案,確保4G、5G多重通訊協議和機制,來保障羣體智能的調度之間的可靠性、低延時、高帶寬。確保不同UP和不同上艙的調度,都能有可靠的無線通訊網絡。
複合多態機器人UP在硬件方面的配備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機器人實際的服務過程中,機器人所處的環境往往比預期更加複雜,比如地面不平整、過坡、過坎、過窄通道,電梯停運等情況。
「雲跡科技」供圖
機器人需要在這些條件下具備通行能力。並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讓機器人實現在室內和半室內環境下的越障能力,並保持足夠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應用雲跡科技自研多模態感知模型以及AI視覺系統,複合多態機器人 UP具備了從認知、感知、決策、執行以及反饋的空間智能,能夠託舉多種功能艙,執行不同的任務。在原有送物機器人的基礎上可增加清掃、送餐、消殺、收垃圾、收餐盤等多種功能艙。
同時, UP還能提高酒店使用機器人的頻率,可以讓機器人在不同時間承擔不同工作,比如早起配送早餐、上午客房清潔、午間配送外賣及下午公共區域的清潔。
複合多態機器人 UP首次使用視覺大模型,「雲跡科技」自主開發的“雲眼”視覺系統,能夠滿足機器人從認知、感知、決策的空間智能性能。
"相比於價格優勢,客戶更在意使用體驗,即機器人在長期使用中的穩定性和低故障率,”CTO 應甫臣告知36氪。
在酒店等多樓層場景,機器人經常處於工作人員視野之外,這對機器人的自主運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機器人頻繁出問題,酒店工作人員就需要不斷干預、維護,使用效率將大幅降低。相比之下,「雲跡科技」的機器人在複雜場景中展現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和運行穩定性。
此外,「雲跡科技」運用服務數字化運營系統,以解決大多數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信息共享問題。不同機器人間缺乏信息共享,讓單一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難以捕捉全部物理世界的情況。
如果機器人之間沒有簡歷數據共享,那麼不同機器人在遇到相同問題時,都需要從頭做出反應、判斷,降低了機器人的工作效率。而數據共享能讓機器人之間相互學習,讓一個機器人對環境的正確理解,轉達給100個機器人。
據瞭解,雲跡科技的機器人已面向全球的酒店集團提供服務,其在國內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其中,Top10酒店集團品牌合作率超80%,機器人單天需完成任務數高達200次。
最後,「雲跡科技」瘋狂在國內市場擴張的同時,也將視野轉向海外。「雲跡科技」對美國和日本市場進行了深入調研,並與北美的酒店和本土企業進行了充分交流。
「雲跡科技」意識到,當前美國市場的商用服務機器人應用尚未廣泛普及,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公司將“解放人力”而非“替代人力”作爲產品核心理念,讓機器人承擔枯燥、重複的勞動,使人類從事更具溫度和價值的工作,這一理念在調研中得到了良好反饋。
「雲跡科技」研發了服務數字化運營系統HDOS,提供的是以機器人爲載體的整體AI服務解決方案。這相當於把酒店變成了智能體,讓機器人可以從需求端理解任務,從執行端準確決策、拆解分配任務並可反饋。
「雲跡科技」已經構建了從AI智能電話、自動化智能貨櫃到機器人服務的完整流程,實現了服務的自閉環。
歡迎交流,加微信請備註來意!
36氪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