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禮生自揭被當人球 大尺度「賺快錢」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是每年農曆三月盛事,每名追隨的信衆背後都有不同感人故事,其中被封爲「最美禮生」的23歲女子黃昕妍在亮麗外表下有着不爲人知的辛酸成長史,憑着媽祖信仰才撐過重重難關。(圖/CTWANT提供,下同)

圖、文/CTWANT

一年一度大甲媽祖遶境9天8夜已進入下半場,第一天連假便上看60萬信徒躬逢其盛,接下來即使天氣不穩又逢收假,仍有不少信衆絡繹不絕,其中媽祖林默娘女性的慈悲特質,更吸引不少堅毅的臺灣女性追隨,一篇篇背後的故事不只震撼社會,更能感動人心。

23歲的禮生黃昕妍出生在南桃客家莊老街溪畔,她是媽祖護佑的女兒,上天卻安排她的人生荊棘橫陳。出生於動盪家庭的她有生之年不曾看過媽媽,爸爸也有一搭沒一搭地撐不起家,自己自小就當成「人球」周旋在親戚家中「寄戶」,也因此從小懂得察言觀色,顯現超齡的成熟,腦筋動得快力爭上游,國小畢業就立志賺錢甩開寄人籬下的生活,國中從做「點工」開始,勉強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也因此提早進入社會大染缸,高中翹家全臺「浪流連」,你想得到的麻煩事她都得自己面對。

黃昕妍說,從小根本有一餐沒一餐,對發育其實很自卑,一天被星探在網上搭訕,走入了外拍的世界,沒想到「拍照還能賺錢」,除了被誘導,自己也鬼迷心竅,尺度愈發清涼,也一度在「賺快錢」而紙醉金迷的世界迷失了自己。她回憶,有一次很簡單的棚拍收工時,自己不知爲何癱軟在沙發放聲大哭,眼前竟出現媽祖慈悲的面容伸出雙手要來牽引,才讓自己下定決心,走回正途。

▲大甲媽9天8夜遶境進入尾聲,數十萬信衆前仆後繼地加入媽祖盛典,不少人即使搶不到住宿之處,也甘願「車宿」陪媽祖巡行。

黃昕妍回想,媽祖會來到自己夢中,很可能是流浪各地時,自己都會去當地找到媽祖廟,就像跟閨蜜談天一樣和媽祖說悄悄話,備感親切舒服,以前每任男友都要帶給媽祖「鑑定」看看,儘管緣盡,也都能留下快樂的回憶,這就是來自媽祖的祝福。

因着與媽祖的正緣,她暫停了「賺快錢」的腳步,重新審視手邊的工作,發現走鋼索的世界並不穩當長久,如今憑着姣好的儀態與得宜的應對,她以「禮生」角色重回媽祖的懷抱,全臺各大廟會慶典也不難看見自己的身影,公餘時更整理腳步,以多年打工培養的好廚藝「快閃」替不同朋友站臺,比方近期就在新竹縣新豐親炙特色小吃,更爲了落地生根到新北開店,緊鑼密鼓暖身準備,「一天要比一天好」她眼神發光。

▲大甲媽遶境途經雲林縣西螺大橋,儘管不少人已汗流浹背,仍堅定憑着信仰大步向前。

長期研究媽祖信仰的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就介紹,媽祖信仰最早是清朝移民社會,「羅漢腳」心中對「媽媽」的內心投射,因此儘管媽祖過去以「海神」聞名,但在羅漢腳的心中,海的另一邊就是故鄉、就有媽媽,便把情感投射在媽祖信仰中,轉媽祖爲母親之神,讓信仰進一步在臺灣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也因着慈母形象,讓「天上聖母」稱號流傳民間,守護國家庇佑信徒。

特別的是,林茂賢說,無論歷朝對媽祖封號爲何,民間多是以「家人」般的稱號,比如暱稱「娘媽」、「媽祖」、「媽祖婆」等,就好像是慈祥的長者,把「人神關係」轉變爲「親情倫理」,讓媽祖信仰「常民化」,媽祖沒有高高在上,祂就是你我的家人。媽祖遶境即將回鑾,想沐浴馨香之下,體驗慈悲的祝福嗎?快加入鎮瀾宮遶境的行列。

延伸閱讀▸ 默娘傳奇2/提五重點保健康信仰 精神名醫揭正信宗教點亮人生▸ 獨家/李友廷兩晚帶女回家 深夜暗巷伸出愛的小手▸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