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趙德胤個人標記之作 《櫻桃號》進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
趙德胤親自以手持攝影機拍攝《櫻桃號》。(公視提供)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是世界上最大的紀錄片影展,有着紀錄片界的奧斯卡稱號,今日公佈本屆影展入圍名單,其中包括臺灣導演趙德胤與公視合作的紀錄片《櫻桃號》,入選「作者印記」單元。
有別於國際競賽廣泛地以世界各地的新片爲主,該單元由策展團隊嚴選,着重的不只是影片本身,而是導演的個人標記或超越經典的獨特風格爲主。趙德胤是入選此單元的第1位華人導演。
自2012起,除了劇情電影外,趙德胤同時開啓了紀錄片的創作。他長期與公視合作在其家鄉緬甸拍攝紀錄片,至今已長達13年。《櫻桃號》是其在2019年陸續續開始拍攝的紀錄片。自從緬甸軍政府於2021年事緬甸政變後,趙德胤停止了在仰光、瓦城等大城市的拍攝計劃。他的拍攝的地點從大城市移到了鄉間、孤島。拍攝的人物回到他一直關注的社會底層小人物,關注的是底層人的生活及困境。
《櫻桃號》入圍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國際影展「作者印記」單元。(公視提供)
這部影片大多是趙德胤親自以手持攝影機拍攝,他回到16歲時的自己,那時他爲了來臺灣,以大姊在泰國打工存下來的全部積蓄換取護照。在仰光等待護照時,經常以搭乘往返於仰光港與達拉小鎮的小渡輪耗時間。因爲距離很近,全程只需10幾分鐘。所以他整天就只是搭過去又搭回來。
時光來到現在的自己,趙德胤拿着攝影機在船上閒晃,如今船已因歐盟的捐贈變新,但靠岸又離岸的船隻、在船上穿梭、販賣口香糖與香菸的女孩、岸上等待上船的的乘客,彷彿就是離家前相同不變的景象。
開始拍攝紀錄片以來,趙德胤有意識地將劇情與紀錄片的拍攝路線區隔開來。劇情片以講故事爲主,不忘照顧觀衆的感受;紀錄片較爲個人,尋求創作上的自由,每一部都試圖拓展上一部還沒觸探到的領域。這就是爲什麼《櫻桃號》這次入圍的會是阿姆斯特丹的「作者印記」單元的原因。
對於入圍,趙德胤說:「非常高興能被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看重。紀錄片的拍攝是我一直以來的自我療愈的一種方式,它不僅讓我對電影這門藝術有更多的理解,也給於我許多面對難題時該有的勇氣和堅強。它讓我抵達許多我平常沒機會抵達的地方。《櫻桃號》是一部自我對話的日記式電影,除了我記錄一座小島上的家庭之外,我也紀錄了我自己在拍這部紀錄片的心境和過程,算是紀錄片中的紀錄片。我會一直拍攝紀錄片!」趙德胤目前正在籌備其最新劇情片《美夢》,預計年底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