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說脫口秀的投資人”深陷股權糾紛 超2億元資產被凍結【資本灘】
《投資者網》謝瑩潔
被譽爲“最會說脫口秀的投資人”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近期深陷輿論漩渦。
近日,知名投資人、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被捲入一場股權糾紛風波,其名下價值超2億元的資產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查封、扣押或凍結。這一事件迅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吳世春公開表示,雖然其持有的寧波梅花公司股權被凍結,但是該措施僅爲訴前保全措施,而非法律執行行爲,對吳世春個人的財產所有權無處置風險。且根據投資協議約定,吳世春僅以其所持的聽雲公司股權價值爲限承擔有限責任,不會牽涉個人財產。
事件起因股權回購仲裁
據天眼查顯示,今年5月份以來,吳世春持有的多家企業股權陸續被凍結。包括,珠海梅花心力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價值7499萬元的股權;贛州梅嶺春來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被凍結5000萬元股權;共青城青雲數科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凍結股權3000萬元;寧波梅花天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凍結數額2025萬元人民幣。
據吳世春本人迴應,此次資產凍結的根源在於其擔任法定代表人及第一大股東的北京基調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聽雲公司”)的股權糾紛仲裁案件。聽雲公司的投資方發起回購仲裁,要求公司履行股權回購責任。按照投資協議,聽雲公司應通過減資回購投資方的股權,但目前公司內部減資流程尚未形成股東會決議。因此,投資方轉而要求包括吳世春在內的四位重要股東按持股比例承擔回購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聽雲公司成立於2007年3月21日,是專注於應用性能管理和用戶體驗優化的第三方監測服務提供商,核心產品包括聽雲 Network、聽雲 App 和聽雲Server。截至2023年,公司已獲得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多項資質認證。
創投行業低迷調整中
官網顯示,梅花創投成立於2014年,目前管理着約100億元的人民幣基金和1億美元基金。在投資領域上,梅花創投重點佈局新能源、半導體、軍工、數字化、智能製造、商業航天等賽道,已覆蓋企業超過600家。根據官網信息,梅花創投已攜手13家企業完成上市。
作爲梅花創投的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在投資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其長期征戰一級市場,投資風格以“快穩準”著稱,被譽爲投資界的“快狼”、有互聯網時代的“人脈王”,創業者的“引路人”之稱。
吳世春認爲,投資方律師利用法律規定漏洞,對其實施訴前保全,意圖通過此等訴訟策略逼迫其配合不合理的財產訴求。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不存在任何轉移資產的行爲,公司也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對方律師的做法給他聲譽造成了影響,讓他難以接受。此外,其還強調,此次資產凍結對梅花創投的投資決策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事實上,吳世春遇到的問題並非個例,而是中國創投行業轉型陣痛的縮影。隨着國內經濟陷入調整週期,中國創投行業也跟隨資本市場流動性日漸枯竭,陷入寒冬已近三載。曾經“一年投幾十億、幾個月翻幾倍”的高光時刻,已經逐漸遠去。
2023年深圳國際創投節的脫口秀環節,吳世春曾調侃:“現在投資不僅要看項目,還要看年份,如果在2015-2017年投的項目,考慮到過去三年的情況大概率要準備割肉了。”
研究機構認爲,一方面,傳統LP(地方政府引導基金、上市公司、產業資本)出資節奏變慢,對回報時點的要求明顯提前,耐心資本越來越稀缺。另一方面,政策導向日益強調投早投小、科技硬核,但真正願意爲早期項目買單的機構卻越來越謹慎,形成了結構性矛盾。
2023年底,監管開始加大對擬上市企業的財務真實性、內控治理及業務獨立性等審查。許多準備上市的項目被卡在輔導或者問詢環節,導致原本準備好的企業,無法按照自己預期的日子,衝刺資本市場,節奏明顯放緩。
隨着新“國九條”與退市新規的正式落地,在市場退出機制合理運行的情況下,IPO常態化帶來的潛在流動性影響預計將大幅下降。今年明顯的變化是,此前交易所往往會根據擬上市企業的營收、虧損等情況進行“一刀切”,但現在交易所可以在企業申報後繼續審查,而且優質的項目會被鼓勵申報,如AI、半導體等行業,但審覈標準未降,強調“持續經營能力”。
很多一級市場項目在2021到2022年時估值偏高,到了2024年及2025年,二級市場的估值迴歸理性,不少項目的實際市場價值和原本的預期差距大。爲了避免折價上市,大部分企業寧願推遲退出,等待更合適的時機。
此次事件不僅關乎吳世春個人,也可能對投資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吳世春表示,此次財產凍結僅爲訴前保全措施,並非法律執行行爲,對他的財產所有權並無處置風險。根據投資協議,吳世春僅以所持聽雲公司股權價值爲限承擔有限責任,不會牽涉個人財產。目前,聽雲公司股權糾紛仲裁案件仍在仲裁庭收取各方辯護意見階段,尚未正式仲裁和形成仲裁裁決。雙方正在積極溝通和解,希望能夠儘快解除凍結。(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