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上海,有最好的中海
中海,在上海又破紀錄了!
12月25日,天氣寒冷樓市熱度反升,中海上海領邸·玖序五開五罄,180天內實現282億銷售額,創全國單盤銷售額、上海單盤最短時間總銷額最高紀錄。2024年,中海在上海的總銷售額突破了700億元。
這已經不是今年中海給上海乃至全國地產市場帶來的第一次升溫。今年3月,中海·順昌玖裡開盤當日全部售罄,銷售總額196.5億元,打破了全國商品房單次開盤銷售總金額紀錄。
那,爲什麼打破紀錄的總是中海?
01
最懂上海的開發商,有清晰的拿地策略
首先,中海地產是最懂上海的開發商,沒有之一。
他們早就參與其中,在歷史的進程中預見了上海的未來價值。早在30年前的1992年,中海在上海開始的第一個項目海華花園就是舊城改造項目,成功實踐探索出了一條解決城市更新資金來源之路,並由此拉開了全國大規模舊城改造的序幕。
1992年,上海的GDP總值是1100億元。2023年,上海的GDP總值已經超過4.72萬億元。
時光如梭。中海地產是上海這三十年來快速發展成長的見證者,更是躬身入局者。
在上海深耕三十多年,中海逐漸有了主場的氣質。
這幾年,中海地產給我留下了一個這樣的印象:沉得住氣,拿地策略清晰。拿地數量少,但是都是市中心核心地段。
舉個例子。去年10月24日,中海地產聯合上海西岸開發以底價240.16億元競得上海徐匯濱江綜合體地塊,摺合樓面價35674元/㎡。
2023年上海總價“新地王”誕生了!
這塊地在普通人看來——體量大、開發難度較高,構建產、城、人融合爲一體的西岸數智中心,但這些對中海來說,都不是問題。
與中海合作的上海龍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都隸屬於上海市徐彙區國資委。也就是說,這塊徐彙區的地是由中海與徐彙區本地國企聯合拿下的。這是很聰明的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風險與屬地化。
就是這塊地,精心規劃落地中海領邸·玖序後,成爲了熱銷的代名詞。在當前市場中,能拿到如此斐然的成績,背後可以看到中海清晰的拿地戰略與前瞻目光。
02
變身“產品王”,中海只用了一個玖序
除拿地策略外,中海地產本身積累了45年的產品力,優異的資金實力及穩健的財務表現,足以投入市中心成片開發的優質土地,打造產品力領先、逆勢熱銷的作品。
從30年前爲上海帶來第一高的住宅,到成爲上海風貌保護建築的先進代表,中海在上海,不僅在城市發展上發力,也在生活場景的創新和品質上發力。
過去很多人忽略了中海背後的產品力。
其實,中海在上海的城市更新曆經三代更迭,一直致力於實現上海的城市功能優化、民生保障、品質提升和風貌保護。
產品三代更迭,在開發商的行業裡,屬於勤奮的高材生了。他們有太多經典的案例可以講,比如,海華花園打破過往上海住宅固有模式的設計到現在看依然經典。
另外一些屬地化的故事被加了文化烙印。中海按照上海石庫門和街巷裡弄的尺度,從業態和形式上對項目進行整體的思考和佈局,致力於把建國東路板塊打造成爲具有海派風韻的城市新地標。
他們想“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讓每一棟樓都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歷史,這個故事龐大又迷人,也是公司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市場價值最高、民生意義最爲重大的項目。
毫不誇張地說,現在中海已經不是一個名詞,是一個形容詞,一個用來替代熱銷的形容詞。這背後,除了強大的拿地判斷力和操盤能力,更是用戶對中海產品的認可。
中海堅持在城市最好的地段做玖序系產品,開一個爆一個,很堅持。一個項目做到天花板級別,要滿足超級改善的多數需求,尤其是滿足挑剔的魔都高端人羣的需求,這根本就是一個什麼都要的產品。中海做到了。頂級的地段+頂級的產品,變身“產品王”,中海只用了一個玖序。
03
上海高端住宅的內核,有高級的鬆弛感
以中海領邸·玖序爲例,整個項目抓住當下國際都會上海及徐匯濱江的特點,用“高級的鬆弛感”起了基調。所有美好與建構都圍繞這個主題展開。
拿地之初,中海即通過調研,得出方向:當下社會環境,都市人更需要精緻、愜意的生活體驗。相比驅車半日的遠郊生活,市中心便利、豐富但能帶來鬆弛體驗的空間尤爲稀缺珍貴。
於是,他們希望在黃浦江特別重要的一段濱江區域,打造出不遜於巴黎左岸、倫敦南岸的藝術水岸,來代表城市個性,給到上海新的生活場景。
顯然徐匯濱江正是最爲合適的地方,根據《黃浦江沿岸地區功能融合發展和空間品質提升專項規劃(2024—2035年)》,這裡將大力打造藝文水岸,是5大岸線中唯一擁有“藝”字的段落,也是區別於外灘“遊客的濱江”,更具有生活氣息的區塊。
這裡,已經建設開放如西岸藝術中心等大量藝術場館與諸多高端文化資源,未來還將有更多藝文項目和公共綠地落地。
在這個優美鬆弛的大環境中,中海從產品到配套均高舉高打。上海中海領邸·玖序所在項目整體由6幅地塊組成,未來將建成涵蓋辦公、商場、高端住宅、長租公寓等複合型業態的百萬方級綜合體項目。
這意味着,上海中海領邸·玖序的業主近距離就可以享受到更親近自然生活、精緻的都市居住體驗。
中海更將“高級的鬆弛感”從抽象的詞語拆解細化融入到建築、景觀及室內中。
如建築設計吸取了中國最爲鬆弛的江南文人居住精華,通過江南遊園與陽光景觀相生的建築排列,把建築做成亭臺樓榭與水景結合,在亭臺樓閣與水景間,與自然更親近,也在都市中迴歸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與上海東西結合的文化特點一脈相承,景觀設計則通過運用英國皇家莊園精緻裁剪手法的植栽帶來高級感,同時搭配近百種高低錯落、豐富輕盈、色彩豐富的植物,形成鬆弛的野趣感。
室內設計邀請了負有盛名的無間設計,他們擅長創新審美領先的現代東方風格,在室內用了價格不菲的暖色木飾面、金箔、大漆地板、蠶絲燈藝等高級中國元素,形成如奢侈酒店般的溫暖慵懶感受。
當然,對這個項目的業主來講,最好的一部分大概是圈層。清一色配置大戶型產品(建築面積約186-280㎡),大部分業主的總房價都差不多,有相同支付能力的高淨值人羣更在乎圈層的私密性,小區也是上海甚至全國純粹的純大戶型圈層社區。
爲了圈層有更多的溝通場所,中海給業主配備了恆溫泳池、健身房、中式私宴廳、黑膠唱片室等兼具美學觀感與奢享感受的會所。
還有材質和工藝工法的運用,都可以用“奢侈”來形容,比如門把手內外鑲嵌珍貴的藍綠色玉石、客廳牆面用了整塊雪山藍湖的石材作爲背景牆,搭配牆面的圓弧轉角,整個房間的牆面就像一幅藝術畫,既有中國古代高山流水般的意境,又有歐洲古典的厚重質感。把海派風情真正融到生活裡去,也讓高級的鬆弛感真正呈現。
04
舊改之王,折射出的是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除了中海領邸·玖序,我還想說說中海在上海的2個城市更新項目。在這兩個項目的建造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海這家企業的風格。
首先是中海與新天地的故事,這是今年的網紅題材。
2020年7月,上海黃浦區政府與中海簽訂合作協議,把建國東路69、70街坊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交到中海手裡。
黃浦區是上海絕對的市中心區域,上海新天地、人民廣場、淮海中路等上海的知名地標或商業街都彙集於此。用開發商的話來說,這屬於“世界的中心”、“傳奇中的傳奇”,總投資近380億元。這個規模,放在中海,或者任何一個開發商裡,都算是絕對大手筆的投資。
地段大有來歷。
嚴謹一點說,這是上海市中心城區最大成片二級舊裡改造項目,也是中海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項目,這兩個項目一度叫作上海建國東路69和70街坊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在中海的體系裡,被稱爲中海第三代城市更新的代表項目,現在,這兩個項目的推廣名更爲出名,70街坊名爲“順昌玖裡”,69街坊名爲“恆昌玖裡”。
今年3月底,中海·順昌玖裡項目熱銷,拉開了上海豪宅盛宴的序幕,首開512套房源,開盤當日全部售罄,打破了全國商品房單次開盤銷售總金額紀錄。
C位中的C位。項目熱賣的背後,是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理解,是深耕,是默默持續發力。上海黃浦區中海地產建國東路住宅項目爲上海首個最高純鋼結構超高層住宅,施工難點遠遠高於普通房建項目,這份用心,已經遠遠超越了對土地的理解。
再說另一個項目,普陀紅旗村的舊改項目,其中的一部分做了商業綜合體,變成了大家熟悉的上海真如環宇城MAX。這座2023年上海最大新開商場、總體量超32萬平方米的巨無霸購物中心在去年12月開業,集結超過300多個品牌,其中有50家門店爲首店。
今天的果實源自2018年,上海真如片區新一輪規劃調整方案獲得批准, 8幅建設用地由中海地產聯手中環集團、長征鎮政府成立平臺公司合力開發。
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村,現在彷彿大變天。曾是中心城區最大城中村的普陀區紅旗村,變身成爲集多種城市功能於一體的“真如境”綜合體。從城中村到繁華的城市界面,中海的兩種能力尤其突出:拿地能力,開發能力。
在新真如的故事裡,一個改變了上海的綜合體已經形成。中海悄無聲息地改變了真如的城市界面。
這些項目讓中海在上海成爲難以超越的存在,甚至可以說,他們用項目“丈量”了這座城市,從海華花園到真如紅旗村,再到現在的建國東路項目,中海的每一個城市更新項目,都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對城市肌理的深入思考,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人居環境,也提升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空間。
在曾經出街的一張海報裡,這樣描述中海與上海的關係:在編織縫補與創造中,中海思考着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與精神內核。這背後,一定程度是開發商的責任感,責任感纔有的自驅力。
開發商的責任感其實是非常務虛的存在,你需要結果導向論去看這一切。從今天的結果來看,中海是有責任感,甚至有一股勁的。
每次開車經過新天地,我都在想,曾經創造過普陀區紅旗村、建國東路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的中海,還會接着創造什麼樣的奇蹟?
05
最好的上海,有最好的中海
現在,中海在上海投資建設的地產項目已達35個,共完成了800萬平方米的發展面積,服務於10萬業主,累計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港元。
每個上海城市發展節點上的大規模城市更新實踐都有中海傾注全部資源的身影,這些項目也是城市發展裡鮮活的里程碑。
而當下,我認爲中海的表現特別有意義的是——在行業不確定性時期,且有不少房企在用力保交樓甚至撤出市場的情況下,中海在上海依然保持積極的策略,穩健的同時拿出大的資金投入市場,無論是拿地還是拿好產品,都增加了市場的信心,發揮着“定海神針”的作用。
這些年隨着歲月的變遷,中海越發沉穩、銳意進取,無論是拿地,還是產品力,他們在上海不知疲倦奔跑着。
操心、靠譜、有擔當。
你甚至很難描述哪一個項目纔是中海現在在上海最好的,是已經成型的可以去參觀的中海真如項目,還是他們在新天地的建國東路項目,或者代表未來的徐匯濱江中海領邸項目,每一個的優點都如此突出,卻不雷同。
換言之,今天在魔都,無論是規模、拿地水平、整體操盤水平,能和中海一戰的開發商,幾乎沒有了。
這是中海的進步,在上海大發展的過程中,找到的同頻共振。很難說,這一定是最好的中海,但是,在最好的上海,有最好的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