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神探Impossible Mission」公益桌曆亮相 每月一起找真相

▲最高檢察署舉辦2026年度《2026神探Impossible Mission》公益桌曆發表會。(圖/記者黃宥寧攝)

記者黃宥寧/臺北報導

最高檢察署今(20)日發表《2026 神探 Impossible Mission》公益桌曆,由編輯團隊以「神探」爲核心,結合十二篇推理情節與檢察官辦案思維,打造寓教於樂的解謎式法治教材。發表會邀請PChome董事長詹宏志、檢察總長邢泰釗及法務部保護司司長洪信旭等到場,分享推理文學、法學方法論與柔性法治教育的結合。

檢察總長邢泰釗表示,臺灣本土的司法法學方法論仍在建立階段。這次桌曆與微電影作品,讓團隊從《法學方法論》出發,進一步推導出下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著作《臺灣法學方法論精粹》。他說,雖然目前要立即創造出具有臺灣特色的本土法學方法論,條件仍未完全成熟,但「必須先準備基礎材料,也要準備面對心魔」,爲未來具備能力的年輕世代奠定發展基礎。

▼檢察總長邢泰釗盼《神探 Impossible Mission》桌曆能用更親近的方式,引導大衆理解司法推理、看見辦案背後的思考。(圖/記者黃宥寧攝)

邢泰釗也提到,自己期待能見證臺灣本土法學方法論、甚至臺灣自己的犯罪推理小說成形。他指出,華人十五億人口至今難以產出世界級推理作品,目前較被閱讀的例子是高羅佩(Robert van Gulik),但他本身卻是荷蘭人。他說,這次桌曆原本也不確定能否找到足夠的臺灣素材,但編輯小組最後仍從歐美、日本與本土創作挑選出適合內容,「這是一個開始」。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致詞時指出,司法與犯罪文學其實長期互相影響。他舉例,Francis Galton最早提出「姆指印具有獨特性」,但僅停留在理論;直到Austin Freeman 在小說《母子印》中首次把姆指印寫進偵探故事,這項創作反而刺激紐約警察局成立第一個姆指印資料庫(LIB),成爲文學啓發司法創新的經典案例。

他也指出,如今臺灣與世界各地檢察官都面臨沈重書狀負擔,辦案過程承受的壓力與阻力遠超過小說中的單一犯罪設計。他認爲,犯罪小說長久受歡迎,正因爲它反映了普羅大衆的需求與心聲。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司法與犯罪文學其實長期互相影響。(圖/記者黃宥寧攝)

法務部保護司司長洪信旭談到今年以「神探」爲題,他說,許多檢察官都期許自己能在錯綜複雜的案件中找出證據、層層剝繭還原真相;而「Impossible Mission」象徵許多案件本身的困難度。這次桌曆中的十二篇故事,不僅包含推理文學典故,也呈現檢察官在犯罪現場、卷宗推理與偵查法庭上的思考軌跡。

洪信旭強調,法治教育應是柔性的、能邀請全民一起參與,「不再是單向說教,而是一場尋找真相的旅程。」

▼最高檢發表《2026 神探 Impossible Mission》桌曆象徵司法美學跨界合作的新一年。(圖/記者黃宥寧攝)

最高檢察署自2024年起打造公益桌曆系列,首本作品爲《奉法者強則國強》反賄選愛臺灣桌曆,以宣導國人反賄意識爲宗旨,由同仁以最儉約方式自行設計、撰稿與編排,並將經典名言與法諺融入每月視覺,作爲檢警自我砥礪的提醒。2025年延續司法美學概念推出第二本《法律童話物語》公益桌曆,全數6000 本迅速售罄並被改編爲電影。

▲最高檢察署聘請名師,限量製作之「法律 童話 物語」小王子公仔。(圖/記者黃宥寧翻攝)

2026年桌曆由編輯團隊歷時一年籌劃,蒐集多種推理類型,結合經典推理文學與偵查實務,並與學者專家研議角色設定與情節結構。全作以12則經典推理故事搭配法律概念,透過2026年每月插畫與故事摘要呈現辦案邏輯與證據運用,讓讀者彷彿置身犯罪現場與法庭交錯的時空,跟着檢察官一起推理、層層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