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減輕借款人操作負擔,“雙貼息”政策如何“省錢又省心”

02:1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婧 北京報道繼《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印發之後,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兩項貸款貼息政策有關情況。

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申請條件是什麼?具體辦理流程復不復雜?如何確保貼息資金真正用於支持消費?發佈會上,財政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迴應了市場關切。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兩項貸款貼息政策旨在通過進一步強化財政和金融協同,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貸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通過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

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的貼息對象爲,居民使用的相關貸款經辦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於消費的部分,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日常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貼息比例爲1個百分點,大體爲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實施期爲1年。

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貼息對象是向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的銀行貸款,聚焦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遊、體育等8類主要消費服務領域。貼息比例爲1個百分點,可以貼息1年,上述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是100萬元,單戶享受貼息最高1萬元。

根據此前公佈的政策,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的貸款經辦機構爲6家國有大行、12家股份制銀行和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分別是深圳前海微衆銀行、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和中銀消費金融。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經辦銀行爲21家全國性銀行,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6家國有大行、12家股份制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性銀行無緣首批名單,而在銀行之外,還有4家消費金融公司入圍。對此,廖岷介紹,爲保證政策服務於有真實借款需求的個人消費者和服務業經營者,兩項貸款貼息政策的貸款經辦機構的信息系統非常重要,爲此這項政策選擇的都是全國範圍經營、客戶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廖岷還稱,這兩項政策到期後,財政部還會開展效果評估,研究視情延長政策的期限,或擴大支持範圍,和調整貸款經辦機構的範圍。

至於消金公司的入圍,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解讀稱,相較於傳統銀行相比,持牌消金公司覆蓋的消費場景更加豐富、服務客羣更爲廣泛,能夠在政策落地實施過程中與名單當中的全國性銀行形成有效互補。此外,政策明確規定貼息資金要實際用於消費行爲,與持牌消金公司具備的業務能力及積累高羣高度匹配。

政策設計遵循簡便易行的原則

市場的一大關切是,兩項貸款貼息的申請條件有哪些?財政部金融司司長於紅介紹,總體來看,這兩項貸款貼息政策涉及的側重點都是廣覆蓋、低門檻,也沒有設置複雜的申請程序,儘量讓大家做到“省錢又省心”,只需要滿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條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確保精準發揮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

“首先,居民享受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的條件,核心是要有真實的消費行爲。”於紅表示,從今年9月開始的一年時間裡,無論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額消費,還是買車、裝修、購置傢俱家電或手機電腦等較大額度的商品消費,或者是旅遊、養老、生育、教培、醫療等服務消費,只要是在相關機構獲得了消費貸款,其中實實在在花出去用於消費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貼息支持,每人單筆消費最高享受的貸款貼息是500元,多筆消費可以疊加享受。

關於執行的具體規則,於紅介紹,對於單筆5萬元以下的消費,按照實際金額計算貼息,多筆疊加以後,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以享受貼息1000元;對於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爲上限來計算貼息,也可以多筆疊加,加上小額消費的貼息以後,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享受貼息是3000元。

於紅表示,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費者合理的借貸需求和真實的消費行爲,如果借款人使用個人消費貸款用於一些非消費領域,或是其他違規套利行爲,這不屬於政策的支持範圍,將無法取得貼息資金。

對於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的條件,於紅表示,核心是要將貸款資金用於經營活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是今年3月16日公開發布的,對於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遊、體育這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而言,從今年3月16日到年底的時間裡,只要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而且已收到貸款資金的這些經營主體,都可享受最長1年的貼息,貸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照實際期限來進行貼息。

於紅強調,貸款資金必須合規用於正常的經營活動,例如拓展空間、優化佈局、提升硬件、增加業態、人員培訓、產品研發等,重點是要改善消費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不能用於投資理財和套利活動。

辦理流程方面,於紅介紹,這兩項貸款貼息政策設計都遵循了簡便易行的原則,貼息資金的申請、審覈等工作,均由貸款經辦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來完成,力求最大限度地減輕借款人的操作負擔。

享受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借款人在申請個人消費貸款簽訂相關貸款合同的同時,只需要增加一個操作,就是要授予貸款經辦機構相關權限,允許其識別貸款發放賬戶或者指定賬戶的交易信息。對於已經簽訂的貸款,貸款經辦機構可通過簽訂補充協議等方式來取得借款人的相關授權。

享受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借款主體同樣不需要進行貼息的申請,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貸流程在銀行辦理貸款就行。經辦銀行收到財政貼息資金以後,對經營主體已經支付的利息,一次性向經營主體返還對應的貼息資金;對於經營主體未來需支付的利息,貸款經辦銀行在後續按期收取時,直接扣除對應的貼息資金。

對貼息資金實行全流程管控

資金流向也是市場的關切之一,如何確保財政資金用好用到位?廖岷迴應稱,財政貼息資金的使用管理要遵循資金安全和“專款專用”的原則。爲此,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將按要求做好貼息政策的審覈、撥付、清算等各項工作,對貼息資金實行全流程管控,同時還建立了政府部門和經辦機構之間的溝通聯繫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貼息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政策執行期滿後,財政部門將會同金融監管總局,組織對貸款經辦機構貼息資金的申請、審覈、清算等情況開展覈查,對發現的情況,財政部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借款人的合理使用也是政策落地生效的關鍵之一。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建議,對居民而言,申請個人消費貸款要到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辦理,只有這樣才能享受到貼息政策紅利;要基於個人和家庭的消費需求和實際需要申請消費貸款,量力而行、合理適度,切不可因爲額度高、利率低、有補貼就隨意申請,並將個人債務負擔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經營主體要確保將貸款資金用於開展合規經營活動,居民申請消費貸款應用於合理消費,不得違規用於投資理財等用途。

董希淼還稱,金融機構應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將貸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強商業可持續性。同時,利用金融科技工具完善風控模型和算法,根據消費者職業、收入、負債、信用等準確判斷還款能力,提升風險防控有效性;進一步加強對貸款用途和資金流向的管控,確保相關貸款不被挪用,貼息資金不被套取;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全面分析,提高消費者需求匹配的精準度,提升信貸審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減少過度授信和“多頭借貸”現象,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出爐後,6家國有大行和多家股份行火速響應,將根據要求,結合相關實施方案和自身情況,制定相關業務流程;並將自2025年9月1日起,對符合要求的個人消費貸款實施貼息。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告訴記者,銀行積極落實貼息政策,反映出其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快速響應能力、市場化經營的靈活性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性。作爲政策傳導的重要樞紐,銀行通過第一時間發佈公告並明確市場化、法治化推進原則,既體現了對監管要求的嚴格執行,也展現了其通過政策紅利拓展業務的主動性,同時凸顯了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助力消費復甦與企業紓困的責任意識。

在薛洪言看來,兩項貸款貼息政策的疊加形成了“供需雙輪驅動”的協同效應:個人消費端通過降低信貸成本釋放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需求,爲服務業經營主體創造訂單增量;服務業企業端則通過貸款貼息緩解融資壓力,提升產能與服務供給能力,二者形成“消費需求擴張—企業營收改善—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增強”的正向循環,共同疏通經濟的循環堵點。